帮孩子走出“孤独世界”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采写:通讯员周建跃 温红蕾 李鼎
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些孩子一出世,不幸便与生俱来,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儿童,有着共同的名字叫孤独症。他们生活在平常人无法走进的世界里。8月17日,本报与腾讯·大楚网(http://hb.qq.com/)联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开设的“暑期学生健康夏令营”第五场的讲座现场,面对前来听讲的100多位家长,儿童保健科丁莉华医师提醒,早期诊断早干预,是改善孤独症儿童预后的关键。
宝宝“目中无人”须警惕
当你用食物或玩具逗引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而宝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愿与你对视时,一定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自闭症的先兆。
不过这么大的孩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因素、身体状况等,偶尔的几次异常表现还不能说明问题,如果在一段时间,比如几个星期、几个月持续出现类似表现,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排查。如果到了一岁左右,孩子对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反应或反应非常迟钝,家长更要高度警惕了。
孤独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多发病于婴幼儿期,少数儿童4-5岁时症状才很明显,男孩发病可数倍于女孩。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等,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特征:
1、交流障碍,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与交流技巧,总是独自玩耍,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对父母亲缺乏特别的情感。
2、语言障碍,孩子语言发育落后,不会说话或只会鹦鹉学舌样说话。
3、刻板行为,如转圈、撕纸、玩开关、特别依恋某一物体、重复看电视广告等。
4、智力落后,但有些儿童可以在记忆力、音乐等方面显得有高智商。
5、多动、发脾气、攻击、自伤行为。
6岁前是干预黄金期
丁莉华医师指出:“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0-6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根据大量的研究及省妇幼儿童保健科多年来干预治疗结果显示,自闭症的儿童可塑性很大,一部分儿童坚持早期系统科学的干预后,是可以被常人所接纳而回归大众社会的。
【特别提醒】
如果您还有相关问题需要专家解答,也可登录大楚网【大楚·健康吧】(http://qbar.hb.qq.com/health/r/?31)进行留言,专家将尽快在线给您回复。
8月24日(周日)上午9 :30至11:30,“暑期健康夏令营”的最后一期,由省妇幼儿童保健科杨勤主任医师主讲《儿童肥胖与健康》
地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昌街道口门诊四楼学术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