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音乐中绽放笑容
![]() |
自闭症儿童对音乐渐渐表现出接受和喜爱 摄影 何雯亚
□晚报记者 程怡 报道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含糊不清的发音,却让在场的家长和志愿者激动不已,拼命地拍手叫好。昨天下午,位于皋兰路20号的卢湾区早教中心内传来一阵阵悠扬的音乐,这里正举行着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观众是16名被称作“天使”的自闭症儿童。
简单快乐来之不易
普通的教室、特殊的孩子和一群平凡的志愿者,组成了这个 “天使知音沙龙”。昨天下午两点,记者走进这幢小楼,被音乐声和欢笑声所吸引。
在这间不足百米的教室内,围坐着一群孩子,天真的笑容和美丽的脸庞,让人难以和“自闭症”联系起来。“天使知音沙龙”于去年6月份成立,发起人是85岁高龄的指挥家曹鹏。沙龙每周风雨无阻地举行,由曹鹏的女儿曹小夏来组织,志愿者主要为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团员。沙龙里有16名自闭症儿童,年龄从5岁到19岁。说起举办这个沙龙的初衷,曹小夏仅仅用了一句 “我们想带给他们快乐,只要他们觉得快乐就好”来概括。
当然这份快乐来得很艰难。曹小夏告诉记者,在沙龙举办的初期,这些孩子对陌生的环境表现得异常紧张,有些孩子不敢踏入教室的门,捂着头蹲在地上乱叫。在家长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才将他们哄入室内。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沙龙依旧雷打不动地举行,每周都有六七个团员主动报名,扛着乐器到沙龙报到。
就这样,孩子们逐渐接受了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在音乐的熏陶下,一些孩子能够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和着节拍哼起了音乐,甚至用手打节奏。
小小沙龙倍感珍惜
在团员演出结束后便是互动节目,嘉伟第一个上台,人高马大的他唱了一首 《老鼠爱大米》,虽然有些地方唱不清楚,但他的表现已经让台下许多孩子的家长羡慕不已,也让嘉伟妈妈倍感欣慰。
嘉伟今年19岁,但他的智力还停留在孩童时期,无论是动作语言都天真得让人鼻子发酸。嘉伟妈妈辞了职,抽出所有的时间来教嘉伟一些基本语言和动作,但嘉伟仍旧活在他的混沌世界里。有一次,父母带着嘉伟去看电影,刚开场不久,嘉伟突然大喊大叫起来。三番四次的举动让周围观众意见很大,妈妈只好带着他到门口等待,然后和丈夫换班,大家各看半场电影,然后将内容拼凑成一个。至于到音乐厅听音乐,更是天方夜谭。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平台,可以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让嘉伟妈妈十分珍惜。
条件有限期待帮助
“天使知音”有两层含义,首先,自闭症儿童被称为天使,而音乐是他们最易理解的符号。再者,这群特殊的孩子不仅是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知音,他们的热情反应也让团员们成了他们的知音。整个沙龙显得异常和谐,对孩子们的治疗作用颇大。不过记者得知,在上海有一万多名自闭症儿童没有得到系统的教育和治疗,有许多被关在家中多年,症状愈加严重。
像这样的音乐沙龙,几乎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参加,无奈场地和人手以及资金有限,容纳16个儿童已经是极限,所以组织者只能狠心回绝一些家长。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表示,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大的空间来接纳这些“天使”,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接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