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更需父母疼爱
摄影 陈海峰
【核心提示】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看似与你近在咫尺,内心却像中了咒语一般自我封闭,外人难以理解也无法走进,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今天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
本报记者 刘筠 通讯员 吴小荻
前日上午,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见到了不少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他们看上去和正常孩子一样可爱、目光清澈,但却不愿意与人对视和交流。该中心负责人江瑞芬医生告诉记者,孩子两三岁仍不开口说话,并有非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时,应考虑是否有自闭症的可能,同时在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有利于孩子状况的好转。
连开口叫“妈妈”都吝啬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的发育迟缓的一组神经精神障碍。电影《雨人》中的孤独症主人公陷于自我沉溺状态,就是孤独症的表现特征之一。孤独症的另一特征是不与他人进行沟通,无视他人的思想活动和表情,亦无视他人的各种劝诱,有的孤独症儿童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沉湎于凝视旋转物体或玩具,他们执著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连开口叫“妈妈”都吝啬。
江医生介绍说,典型孤独症的表现多样,但一定存在交流障碍,例如缺乏目光注视、无肢体语言、听力正常不理睬人;语言障碍,例如没有语言、鹦鹉学舌;重复刻板行为,例如转圈、看电视广告等。近二十年来,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不断升高,现在达到1/150,成为严重影响儿童精神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一年确诊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约200名,来自厦门和周边城市。
“小神童”突然不说话不理人
3岁的女孩晶晶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出生7个多月就开始模仿说话,再长大些就会唱歌、背古诗,亲朋好友人人都夸她是小神童,晶晶的妈妈也一度以女儿为骄傲。但是一段时间后,晶晶突然变得沉默了,也不爱说话,跟爸爸妈妈也不亲近了,直到一年后,晶晶的妈妈才意识到,女儿不仅仅是性格变了那么简单,到了医院,医生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
从众人羡慕的神童到如今的一语不发,晶晶的妈妈看到女儿落后于人、不理人,她非常焦虑,尤其看到自己跟亲生女儿竟然不能沟通交流,她更不能接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她经常打骂孩子,然而女儿沉默依然。
今年3岁半的男孩豆豆则好动不已,一会儿伸手从医生的口袋里拿起笔就往白纸上画,一会儿又把笔一扔跑去玩门锁,“豆豆,叫阿姨!”豆豆爸爸在一边说,豆豆没有扭头。没过两分钟,豆豆使劲拉着爸爸,含糊地说:“走,走。”据豆豆爸爸说,孩子快3岁才会说话,原本家人一直以为男孩子晚说话是很正常的,谁知到现在他还只是说一些简单的词,而且特别调皮,怎么劝都不听。据江医生初步诊断,豆豆可能患上了孤独症,但程度较轻。
家长应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班里,记者看到,训练师正一对一对患儿进行认知等训练,家长则在门口等候。据江医生介绍,每个孩子在三个月的疗程中每天接受半天的康复训练,有的孩子需要连续数个疗程的训练。目前针对家长的培训班也已开班,家长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闭症,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孩子的病症,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学习如何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进行引导,毕竟孤独症儿童的治疗过程十分漫长,家庭是很重要的康复环境。
江医生指出,目前医学界对引发该病的确切病因未有定论,也没有找到能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是孤独症孩子最好的康复训练老师,像晶晶妈妈那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康复。曾经有一个孤独症孩子,母亲动不动就训斥,还让他罚跪,以致这个孩子一发现别人不满的表情便立即下跪,不停磕头,让人看了心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