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这一被誉为当今“第四媒体”的新生事物已经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大学生已构成我国网民的主体。然而,网络是一个“万花筒”,各种健康的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等都能在网上找到,同时,形形色色的淫秽色情信息、反动暴力信息等也混杂其中。有的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出于好奇和心理冲动,刻意去寻求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故而使其深受网络中的黄、赌、毒等“电子海洛因”的毒害;有的大学生不断地穿梭与幻变于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之间,扮演着“两面人”的角色,这往往会使之放纵自己,形成双重人格,引发人格裂变;还有的大学生对网络形成依赖心理,在网上侃侃而谈,交友甚广,游刃有余,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表,人情淡薄,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网络孤独症”随之产生。因此,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大量有效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伦理道德上的困惑。
针对网络给大学生思想行为,尤其是伦理道德方面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高校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大力加强网上德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认真贯彻这一文件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把网络作为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载体、新手段、新天地。
应建立校园德育网站和校园论坛,开辟新的德育课堂。建立校园德育网站和德育论坛,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大学生在网上可以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难题向老师述说。对于富有争论性的问题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发表,如大学生应不应该过早谈恋爱,怎样与同学交往,怎样确立考研目标,怎样求职等。网络管理员应做好把关工作,对于那些低级趣味的、庸俗的、不健康的、反动的、淫秽的言论应及时删除。同时,应把校园德育网站建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
互动窗口,可以建立如“理论学习”、“模拟实验”、“知识竞赛”、“事实追踪”、“自我心理测试”、“网上党校”、“世界之窗”等栏目。还可以建立一些供大学生学习和娱乐的栏目,如歌曲、软件、电影及各种复习资料等栏目。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在校园网中开辟班级网页,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此外,还可以建立个人网页,大学生可以在上面畅谈学习体会、人生信念等,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应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培训,提高其上网水平。一方面,要教给大学生必备的上网知识。只有具备更多的网络知识,才能在网络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吸取知识,武装头脑。另一方面,应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育大学生上网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做出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
应提高德育工作者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的能力。大多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德育工作者进行的,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际效果。现实中,一些德育工作者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及相关知识的培训,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上网查询信息难以得心应手。打铁还须自身硬。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努力熟悉网络,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网络的发展也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德育工作者的地位,德育工作者由主导型转变为参与型。大学生在网上阅读信息时,德育工作者是无法直接约束他们的。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要同大学生一起参与德育建设,并在互动参与中开展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更有效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牢牢占领网络德育工作的阵地。
(战飚 大江网-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