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藏乾坤 “有声笑”表达喜悦 “无声笑”传达信息
据新华社电
你是否发现“咯咯地笑”和“吃吃地笑”具有不同含义?美国科学家研究人类的笑时发现了一些奥秘。他们将笑分为两种:单纯表达喜悦的笑和传达社交信息的笑。
笑比语言先出现
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笑或许先于语言几百万年出现。
美国伊萨卡学院心理学家胡登科是此次“笑”研究的带头人。他说,笑充当了人类用来协调集体行动和确立等级制度的早期沟通“工具”。
婴儿通常在会讲话之前先会笑,“我们认为婴儿天生会用笑来与看护者‘互动’。”他说。
科学家研究发现,与独处时相比,有他人在场时人会多笑30次。这佐证了笑具有社交属性。
尽管人们习惯将笑声与幽默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大部分笑不是对趣事的回应,这些笑可能仅仅用来表达认可、沟通和喜悦。
无声笑和有声笑
研究人员认为,笑主要分为发出声音的和不发出声音的两类。
胡登科表示,“无声笑”更多用来协调社交活动,“有声笑”则更多与内在积极状态有关。当人们出于社交目的,如想让谈话变轻松或结交朋友时,会“故意”用喘气、咕噜和喷鼻息声音来“笑”。
对成年人而言,两种笑平分秋色;而小朋友们可能更多地让笑发出声音,因为他们尚未学会怎样有意去“笑”。
自闭症儿童福音
令人惊讶的是,胡登科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笑的次数没有差别,只是前者98%的笑会发出声音,而正常儿童两种笑都会。
研究成果除表明两种笑具有不同目的性,还有助于科学家为自闭症患儿设计更完善方案帮助他们克服社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