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峡的“精神食粮”关爱自闭症儿童
张海翎
金秋月圆时节,丹桂飘香之际,温州市少儿图书馆收到一批来自宝岛台湾的文教类新书近1000册。这批新书的到来,为少儿图书馆家教类馆藏增添了新鲜的血液。近几年来,两岸三地无论是在经济、社会、学术各个层面上,都有相当频繁的接触及交流。虽然在用语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学业、健康、家教等,却有着共同关注点。
这些穿越海峡的“精神食粮”涉及少儿教育的各个方面,共有一般教育、数学教育、戏剧教育、资优教育、特殊教育、生命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以及心理治疗、亲师关怀、课程教学、教育史哲、辅导咨商、语文阅读、教育行政、校长学等21个系列,不仅印刷和装订都相当精致,而且都有照片多、手稿多、图表多、案例多等特点,还有不少漂亮的绘本。
关于师长教育
愤怒是亲子关系中,亦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危险的情绪,因为父母亲生气时,如果失去控制,他们可能在身体上或是心理上,严重伤害自己心爱的小孩。事实上,很多父母亲皆无意伤害孩子,他们只是沿袭上一代“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来管教小孩。然而,许多自觉性高的父母亲发现,当他们在生气地处罚孩子之后,却觉得很愧对小孩,因而做了一些弥补的行为。但这样“愤怒—愧疚”的循环不仅无助于管教,亦可能同时伤害了父母亲与小孩的自尊。《爱与愤怒——父母亲的两难困境》一书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导读者爱你孩子与对你的孩子生气可以同时存在,只要你能以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方式表达你的愤怒。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些有效的技巧,例如:请说“我快气死了”,而不要说“你这个坏孩子”表达你愤怒。本书还将父母亲可能遭遇之各种困境逐章讨论,并提出真实案例作为范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品格怎么教?——图像阅读与创意写作》一书旨在鼓励老师和家长运用“图像阅读技巧”,激发学生对故事的认同,净化情绪,获得新的洞察,进而改变行为和态度,奠定好的品格,新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
目前,我市许多优秀的幼儿园和教育机构都引进了绘本书,如何把这些优秀的绘本介绍给小朋友们?如何打造能丰盈孩子心灵的启蒙园地,成为一个和孩子一起舞出童书之美的快乐教师?《绘本怎么教?——绘本创意与萌发》将和你分享绘本教学的创意与发展过程。
课后托育是指为6到12岁的少儿在放学后、寒暑假期间提供托育或学习方案。目前,我市课后托育市场现状比较混乱,管理滞后,可供学习参考的书很少。但对于家长来说,课后托育中心是否有执照、内部空间是否合乎规定、安全设施够不够、师生比例是否过大、老师是否符合资格等等,都是关心的问题。《课后托育经营与管理》一书的作者曾任教十多年,经验丰富,书中说明了课后托育的意义、发展背景和功能,热忱地告诉课后托育中心经营者,你们要面对的工作不仅繁杂而且重要,唯有投入更多的关注,才能让孩子获得优良的教保品质,并获得家长的肯定。
关于孩子学习
在台湾出版的许多文教类新书中,大多数是译本,译者大多数是美国的华裔博士,台湾的家教类新书之所以优秀,都是他们的功劳,是他们把世界各地优秀的教育理念翻译和介绍给大家。
比如《孩子日益成长的智能——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大脑发展和学习》,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珍·海莉博士,曾获多项教育家奖。译者邱晓明是美国哲学博士。本书基于少年儿童的科学发展,针对当今的热门话题,如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电子传媒的影响以及强制早期学习的危害,展示了如何帮助各个年龄层的孩子培养动机、注意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将最先进的科学研究转变成对父母和教师有帮助的实用建议。
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说:“特殊教育做不好,将造成社会的负担;而资优教育做不好,将是社会的损失。”《启迪资优——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阐述了资优教育的原理、资优学者的特性;强调要尊重个别差异,关注早期学习,积极为资优学生提供适异性课程与教学,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道德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灌输,积极辅助具有特殊需求的资优生。书中的活动、摘要、图表、说明与个案,提供的不仅是资优教育的理念,而是具体的做法。
“如何不必依赖或惩罚,就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所有相信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教育信念的人所关心的大课题。《增进学生的学习动机150种策略》让教师透过一百项经过验证的教学策略,扩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内在满足感。其所提供的大量实用活动与建议,来自于扎实的研究发现。其中每一种策略,作者都明确定义其目的、步骤、适用年级和学科领域以及如何纳入现行的课程中。
据说台湾的一些中小学中都专门设有戏剧课,有的教育专家认为戏剧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也有的认为戏剧是一门没有藩篱的学科,它既可以丰富其他科目,也可以被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意念来充实,彼此相得益彰。戏剧提供学生一扇表达情绪、思想和梦想的窗口。学生透过戏剧的角色扮演成为另一个人,在角色中解决问题、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p#分页标题#e#自己的想法,甚至完成个人的梦想,可以从另一个人的文化或历史观点来经历世界。《开始玩戏剧4—11岁》为刚开始接触戏剧的幼教与小教教师提供入门知识,帮助教师和孩子在运用戏剧中发展自信,同时也清楚表现了戏剧能对英语教学、跨课程学习以及更广泛的学校文化生活贡献良多。
关于特殊儿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现今的家庭结构形式及价值规范变得更多元,单亲家庭、继亲家庭、同居家庭、隔代教养家庭、候鸟家庭、外籍配偶家庭等非传统家庭数量越来越多,在非传统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受到不少冲击。有识之士期盼学校、社会辅导体制能发挥预防性的辅导功能,适时介入协助,降低非传统家庭的危险因子,减少少年儿童适应问题的产生。《在家庭中成长——非传统家庭学生团体咨商》一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非传统家庭学生的问题与辅导、非传统家庭学生团体咨商方案设计原则;第二部分是实务篇,内容为适合各类非传统家庭学生团体咨商方案设计。
所谓“融合教育”,是将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安置于普通班而不将之隔离至特殊班或特殊学校的教育。比如对于自闭症孩子,这批书中就有《爱上小雨人》,其副题为《自闭症参与融合教育完全手册》,作者以亲身丰富的经历,提供了许多深具创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引导读者重新看待自闭症及自闭症患者的能力障碍,生动地引用了许多自闭症患者本身及其家人的经验与心声,不轻言放弃任何一位身心障碍者教育与训练的机会,让特殊教育策略的焦点和重心放在发展他们的“优势能力”部分,但同时对“缺陷”依然不放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