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者与天真者的绘画——有感首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儿童绘画展及画册出版
从眼前这些大大小小的精美、天真画作当中,我们几乎很难看出哪怕一丝的“不正常”痕迹,但这些作品的的确确又是出自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孤独症儿童”之手。他们以天真的方式为他们自己、为我们大家,同时也为绘画艺术涂抹了一笔真正意义上的天真。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伴随患者终生的精神疾病,它的影响不仅涉及个人和家庭,还关系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孤独症儿童的“不正常”恐怕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种不正常并没有抑制住他们在绘画领域里|正常的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向往,反而有助于他们的发挥和宣泄。在尽显儿童绘画应该具备的所有特征的同时,甚至超越了儿童绘画所应有的特征。因为在艺术的精神家园中从来就没有“正常与非正常”的不同,非正常就是正常的,正常反而是不正常的。在医学和社会学领域,也许需要致力于将非正常转变为正常的努力,而在文化艺术领域我们所要做的却恰恰相反。得益于艺术世界的宽容与平等,小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尽情施展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的乐趣、追求以至尊严,从这一点看他们是幸运和快乐的,古今中外多数艺术家所梦寐以求的期待也不过如此了。
相对于普通儿童乃至成年人,孤独症儿童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很难区分的,绘画就是他们的现实,现实也就是他们的绘画。对他们来说,绘画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而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是全部,他们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如的游离于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的现实是“理想化”的,他们的理想却不能“现实化”,从这一点看他们又是不幸和痛苦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孤独症患者都无法超越这种桎梏。因此,我们说他们是天真的、他们的绘画是天真的,天真到永远都不能摆脱这种天真。
我们面前的这些绘画不仅是对孤独症儿童天真的展示,同时也是对我们现有人文观念的清理与质疑,它揭示了在医学、社会等自然现象之后的存在文明现象,使得我们这些观看者和那些被观看者之间产生交流、理解和共鸣,使得我们不再从疾病的角度去观看他们的不同,而是从文明的角度去拓展和改变我们的认同。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我们用一种“成熟”的目光去审视别人的“天真”的时候,是否思考过我们也同样缺少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