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孩子的“高楼孤独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家在城市的一个个高档小区里,他们找不到玩伴,更多的时间是自己一个人玩;他们不是很愿意说话,对事情总显得漠不关心;他们最忠实的朋友只有家中的宠物、电脑和电视。如果这样的话,家长们可要小心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高楼孤独症”。
我们今天请到的是本报特约儿童心理专家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心理老师陈竞,专门来为我们解答有关儿童“高楼孤独症”的问题。
问:“高楼孤独症”具体在孩子身上会有什么表现?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做?
答:“高楼孤独症”在孩子小时候表现为厌食、孤僻、脆弱、暴躁等症状,长大后,这种“孤独症”就有可能导致性格的缺陷,比如自私、功利等。
父母对策: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鼓励孩子带同伴或同学来家中玩,或者在周末与有同龄孩子的家庭聚会,让孩子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问:平时没有人陪孩子玩,就给孩子买了电脑,现在,他面对电脑的时间比面对我的时间还多,我该怎么办?
答:当城市的高楼隔绝了孩子们的交往之后,他们只能借助电话和网络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这种没有肢体语言的交流毕竟是有限的,孩子体验不到追逐、打闹甚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的乐趣,这也是他们感到孤独的原因之一。
父母对策: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心态。
王浩然本报记者汪玲采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