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王”不是只有转学一条路
家长的请求可以理解
林小明(媒体人):我能理解这30多位家长的苦衷,换了我身处其中,也会认同家长的行为。要知道,小劲的调皮,不仅给其他同学造成人身伤害,也会起到坏的榜样作用。只是,这又是以维护大众权利的方式,消灭个人权利,不一定正当。
“调皮王”需要的是爱
贺成(职员):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没管教好的孩子。让调皮孩子转学,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正如学校领导所说,小劲是未成年人,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不能因为他的一些不适宜行为将其拒之门外。所有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和改变的。从报道不难看出,“调皮王”的举动,常常都是因得不到同学搭理而起,大人遭拒绝时都会自卑,会做出一些报复性举动,何况孩子?从这样的细节入手,走近他的内心,相信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潘抒捷(学生):为人父母者,担心子女人身安全可以理解,但让“调皮王”转学或转班,却不太妥当。这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减低自我价值感,以至破罐子破摔,彻底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孩子最天真无邪,尽管身受小劲“欺负”,同学对他并不反感,说明“调皮王”本质不坏。这时,小劲需要心理或相关方面医生的及时治疗,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这才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看到“调皮”背后的问题
杨远波(市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作者提到个很相似的例子。那个二年级男生被迫转学后,情况丝毫没变,新学校只好让奶奶陪着他上学,上课摁着不让他起来捣乱,下课抓着他的双手,不让他和别的同学玩。医院精神科诊断他是多动症,要求至少服药3年。吃了3个月不见效果,家人就停了。可作者不觉得这孩子有问题,和孩子以及他奶奶聊过后,发现“病因”在家庭教育上,最终“对症下药”治好了他的“多动症”。
说这个例子是想表明,很多人看到小劲的表现,都会想他是不是有多动症或类似问题,甚至很有可能他也会被带到医院诊断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多动症现在似乎成了流行病,很多调皮孩子会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其实,这些孩子“症状”的出处要多在教育方法上找原因。孩子身上的“症状”,几乎都是在反抗不得当的教育中被扭曲的表现。所以,千万别揪着“调皮”的表象不放,孩子“调皮”的背后,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实质。
教育要给不同孩子空间
杨张胄(幼师):我们现在太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宽容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孩子,怎么给特殊的孩子创造出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一个简单例子,自闭症儿童也是现在困扰很多家长的现实问题,但在很多城市,都没有专门为他们开设的学校。现在有个性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身上的问题也各式各样,没有为特别的孩子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是教育和社会的失职,这样的缺陷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