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的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吗?
“健健,快和阿姨打招呼。”叫健健的5岁小男孩,没有回头,他专注地望向滑梯旁的一个窟窿,似乎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如果你看过范伟主演的热播剧《老大的幸福》,你一定会记住老大的“儿子”——一个叫乐乐的患有自闭症男孩,除了几声“爸爸”,他在剧中几乎没有台词,经常没有表情,沉默不语,总是低着头连续地踢墙……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乐乐”,他们就像误入凡间的精灵,连父母也难以走进他们的心。今天(4月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4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在沈阳市残联孤独症康复中心里,就会集了一群像“乐乐”这样的孩子。
“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健健5岁了,大大的眼睛里闪着纯澈的光,乍一看,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时间长就能看出来,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昨天下午,在市残联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陪健健来上课的妈妈说,儿子是3岁时到康复中心来的,来之前几乎不会开口说话,刻板行为特别多,现在已经好多了。
健健妈所说的专业术语“刻板行为”,是孤独症孩子的特点之一。健健妈妈说,她是在儿子1岁多时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儿子在摆弄一件东西时,谁叫他都不理,仿佛物我两忘;特别是陌生人叫他,他更是没有回应,从不与人对视。她感觉到儿子不太对劲,便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也叫“自闭症”。
刚开始,她和家人都觉得天塌了一般。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别的不说,孩子不能上幼儿园,健健妈妈不得不辞了职,全天候地陪着他。社会上几乎没有专门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机构,即使有,高昂的费用也会让他们承担不起。好在她得知市残联有个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对贫困儿童免费治疗。从周一到周五,健健的妈妈每天都陪健健来上课,两年来,风雨无阻。
当天,来上课的有2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身旁,都有一个家长陪伴。家长中,近一半是年轻的妈妈,另外一多半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他最喜欢认商标”
说起健健,妈妈有些自豪地说,儿子虽然对很多事情漠不关心,但却对各种商标格外专注,不论是汽车、食品、衣服还是化妆品,每见到一个陌生商标,他总要问是什么“牌子”的,告诉他之后便过目不忘。
突然,正在专心打秋千的健健眼睛亮了一下,他跑向几米外的一台摄像机旁,伸手便忘我地摆弄起来。妈妈赶快拦下他,健健这时才说了一句话:“妈妈,这个照相机是索尼牌的,我们也买一个吧。”
“其实健健对商标格外关注也是刻板行为的一种。”康复中心张骄杨老师说,自闭症中有一种叫“高功自闭”,像毕加索、贝多芬等天才就属于这一类,因为专注于某一领域而表现出特殊的天才,但大多数孤独症孩子只是表现为兴趣范围狭窄,或对某些特殊的物品特别迷恋,老是刻板重复一些动作,比如喜欢来回跑、转圈等等。张老师说,自闭症是一项世界难题,它的成因不太清楚,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基因突变,现在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长期不间断地训练,提升患儿融入社会的能力。
“给孤独症孩子更多关爱”
下午的康复训练第一项内容是做操,在欢快的儿歌和老师热情洋溢的声音中,孩子们站成三排,每个孩子身后,都站着他们的家长。“举举手,拍拍头。”老师在前面蹦蹦跳跳,有的孩子跟着老师做动作,大多数的孩子没有主动反应,家长们都在后面拉起他们的小手,跟老师做操,非常耐心。做完操后,老师让孩子们跟她一起大喊:“我是最棒的!”
“来这里后,老师教健健学发音,健健才慢慢学会开口说话。”健健妈妈对儿子的进步非常满意。随后,老师和孩子们做起自编的游戏,其中一个游戏是3个孩子比赛帮妈妈系扣子。康复老师说,普通孩子学#p#分页标题#e#习系扣子可能半天一天就学会了,但是这些孩子可能半年一年才学会。训练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家长减轻负担。比赛开始后,三个孩子先后给妈妈的衣服扣好了扣子,一个孩子却在系好后又解开,之后又系上……
张老师说,治疗自闭症的确很麻烦,但不是完全没希望治愈,市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已经先后对46个孤独症孩子进行了康复训练,有7个在训练后进入了正常的幼儿园,有9个没有语言能力的孩子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希望社会给孤独症孩子更多的关爱!”张老师说。
链接 怎么发现孩子的孤独症倾向
“孤独症的孩子如果发现较早,程度较轻,并及时采取治疗和康复措施,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改善。”昨天,康复中心康复处田耘老师说,在美国,儿童在2岁半时,都要接受孤独症检测筛查,在我国目前没有这一项内容,但孩子出生后,家长可以在以下几个时间段观察孩子的反应,判断是否有孤独症倾向,如果有,一定要马上到儿科做专门的诊断。
4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
6个月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
12个月时:听力没问题但喊其名字却不理睬;
16个月时:不会说任何单词;
18个月时:不会指示性的点东西;不会玩假扮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