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孤独你感觉到了吗?
凤凰网·凤凰河南讯(陈永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症是一个陌生的病症,它不像其它病症那样症状明显,特别是儿童孤独症,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的来临,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病症。特别是年轻的家长,比别人更多了一些关心。人们对孤独症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针对这个问题,记者专门咨询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名誉主任姚梅玲教授。
■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
据姚教授分析,孤独症的发病原因现在还不明确,可能引发孤独症的因素有很多,像遗传学因素,孤独症在单卵双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69%,而双卵双子则未见明显的发病情况;还有免疫因素,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孤独症的发生;此外,中枢神经系统与脑功能异常,神经传导生化因素,围产期的高危因素等都有可能引发孤独症。
■ 有些孤独症是可以预防的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新生儿患孤独症的概率已经达到1%,孤独症的防治显得越来越重要。由免疫因素、围产期的高危因素等引发的孤独症是可以预防的,怀孕期间的母亲,不接触有害物质,不吸烟、喝酒,防止感冒,这些都能降低患孤独症的几率。
■ 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更好
孤独症一般发病在3岁之前,在婴儿期就有一些症状和表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特征,并及早进行干预。如果孩子患有孤独症,在2岁之前治疗效果最佳,基本上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在3至6岁之间治疗,留下后遗症的几率会达到60%。
■ 男孩比女孩患病几率要大很多
自闭症出现的性别对比,一般认为男女比例在3:1到4:1之间。郑州大学三附院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今,该院共接收郑州市孤独症患儿127例,其中男孩105例、女孩22例,男女比例高达5:1。
■ 儿童孤独症有哪些主要特征
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3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2、出生后2个月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
3、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4、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5、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6、九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7、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8、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9、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10、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1、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12、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13、不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单调,经常说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或自造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