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唤醒自闭症孩子
![]() |
老师在一对一辅导自闭症儿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只是往前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丘雪兰,一位3岁自闭症男孩的母亲,把她这首题为《带蜗牛去散步》的诗歌放在钱夹里。雪兰说,自从孩子确诊患了自闭症后,自己流干了眼泪,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因为照顾孩子,她放弃了休息时间,取消了所有个人爱好和娱乐。虽然很累,但每次看到孩子进步了,就觉得很欣慰。
“我们做好了终生作战的准备!”为了给孩子治病,雪兰和丈夫、婆婆一起努力,想办法给孩子训练。雪兰搜罗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了解到3至6岁是自闭症孩子的最佳训练期,4至5岁的孩子进步最快。为了让孩子接受正规、科学的训练,雪兰和丈夫、孩子一同来到训练中心,她希望利用自己原有的教学经历和身为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切身体会,在这里教课,用母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雪兰的想法,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于是,她在训练中心教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习惯、礼节和一些简单交往。并且用自己的坚强乐观影响其他自闭症孩子的妈妈。
“因为我们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为了使他们在这个世上好好地生活下去,我们必须把他们从自己的世界拉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受到挫折倒下,孩子就更不能成功了。”雪兰常常告诉家长们,尤其是母亲,一定要坚强。在和妈妈们交流心得时,妈妈们受到感染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也许对于她们来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她们的痛苦。
母爱唤醒了奇迹。在坚持不懈的训练下,雪兰的孩子渐渐掌握了普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渐渐学会说话,更为了不起的是,他学会了骑儿童自行车,而且骑得非常好。
雪兰说,看着孩子一天一天在进步,她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也陷入另外一种焦虑中。由于长期给孩子做治疗,她早已没有了积蓄,还花光了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钱。现在自己每月的工资不够支付儿子的训练费,孩子爸爸每月2000元的工资省了又省,全家生活还是捉襟见肘,已很难再撑下去了。“谁能帮帮我们?让我们撑过这段最难的日子?”雪兰说,在泥泞的道路上,他们承受着很多伤痛,很多心酸,但是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他们在等待幸福缓缓走来!
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很多父母都是倾其一生去守护他们的孩子,帮助他们尽量远离孤独。但是,对于很多生活贫困的家庭而言,自闭症会让他们原本温馨的小家,蒙上抑郁、焦虑的阴霾,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摇摇欲坠,甚至走向解体……
自闭症发病原因全世界迄今都没能破解,对待这样的孩子,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改善症状,使其融入社会。并且,这种行为训练需要贯穿其一生。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对于很多贫困家庭来说,孩子的父母会陷入两难境地:是该努力挣钱,为孩子的后半生做一些经济准备?还是抛弃工作,全身心地照顾孩子?甚至个别父母极度绝望,走上自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