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星星的孩子
关注“星星的孩子”
患孤独症的孩子仿佛都经过上帝的遴选,一个个都非常纯净、漂亮。可是他们却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缺乏应有的反应,目光清澈却不愿和人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他人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安排违背,有人把这些漂亮又漠然的孩子称为“星星的孩子”。对一些家长来说,“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这一以前很少听说的疾病目前已不陌生,近年来,苏州市多家幼儿园发现了患儿童孤独症的孩子,至2002年9月苏州市二院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孤独症的诊断、治疗以来,已有80多个孩子确诊为儿童孤独症,目前在该科接受治疗的有40多例。
孤独症好发于男孩
美国著名影星达斯汀?霍夫曼在影片《雨人》中的精彩表演曾让不少影迷在大笑之后又不禁潸然泪下,他所演绎的雨人其实就是一个孤独症患者。正如雨人一样,患孤独症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超常和低能常常让人匪夷所思。一些孤独症的孩子动作笨拙、无法和他人正常交流,但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些患儿有着超强的记忆能力,有的可以在看完《新闻联播》后,一口气把天气预报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有的能在近百张碟片中精确地指出每一张碟片的位置;有的患儿在数学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类似“100重复地减7,结果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患儿可以在数秒钟内给出正确的答案;有的患儿能准确地计算出某年某月的某天是星期几……据苏州市二院儿保科一位副主任医师介绍,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至今发病原因不明确,目前一些医学研究表明,儿童孤独症原发于脑功能失调,是脑功能不平衡所致,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对孩子的照料不足无关,和遗传有一定联系。孤独症患儿的同胞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50-100倍。儿童孤独症好发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发病比例是5.4∶1。
患儿早期有症状
据该医师介绍,从目前接治的患儿来看,发现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家长因为孩子说话晚或者是不会说话而前来就医,二是孩子到了幼儿园后,被老师发现“不合群”而建议家长到医院接受专业咨询。她介绍说,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认知障碍是患儿最显著的临床表现。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婴儿期就出现对人缺乏兴趣,喂奶时对母亲不亲近,不会望着妈妈微笑,平时不注视父母的走动,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出咿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有的患儿即使1-2岁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起病以后表现有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时,不会跑到父母身边寻求食物或安慰,或只是拉着父母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示。这种患儿往往对父母离开或返回无动于衷,即使父母站在身边也不会与之交往,更不会与父母对视,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根本不能建立友谊。语言交流障碍孤独症的孩子常以哭闹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会拉着父母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表示愿望;患儿语言发育较同龄儿童晚,有些甚至不发育,有些患儿2-3岁前语言功能出现以后又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患儿语言内容、形式也表现出异常,患儿往往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不会维持或提出话题,或者只会反复纠缠同一话题,而面对别人反应毫不在意。他们常常是“对”人说话,而不是“与”人交谈,语言交流十分困难。刻板、重复性语言及模仿性语言也较为多见,另外患儿还可在语调、语速、语气等方面表现出异常,讲出的话怪声怪气,分不清“你、我、他”。认知障碍50%的患儿智力处于中度、重度低下水平,约25%为轻度低下水平,还有25%可保持正常,那些轻度或正常智力水平的患儿也许被认为只是脾气古怪而不作为病态前往医院就医。此外,患儿还可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兴趣狭窄和不寻常的依赖行为。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尤其不会玩想象力的游戏,而对一些平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非常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对塑料袋、门锁、某些水果等产生依赖行为,一旦拿开这些依恋物他们就烦躁、发脾气。患儿对环境常常固执地要求一成不变,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焦虑不安,对日常生活习惯也是如此。
语言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
她介绍说,目前对孤独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社会化、游戏、肢体运动等多方面的训练。据该科专门对患儿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的一位医生介绍,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孩子的突出症状,让孩子“开口讲话”是家长最迫切的要求,但事实上“开口讲话”并不是简单地发出声音,它包含着听―理解―表达诸多方面的内容,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所以语言训练往往从训练孩子“坐”、“对视”等基本的学习能力开始,然后再通过模仿大动作、手指的精细动作、游戏等训练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在这基础上训练孩子依次发出简单的音节、连续音节、不同音节的延续、模仿说出单词、词组、句子。到这一阶段,虽然孩子已能“讲话”,但还只是“鹦鹉学舌”,还要通过泛化,使患儿在不同环境、面对不同的人都能正确使用所教的词句进行交流,这样才真正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她介绍说,语言训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了每周到医院接受一对一的格式化训练外,家长还必须在家对孩子进行情景化训练,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学习内容,尽早使患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