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康复自闭症母亲创办培训学校
各地待康复自闭症孩子越来越多。
广州市顺德区残联发布数据:区内已确诊患自闭症人数近200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龄最小的1岁,从2009年底开始,区政府划拨专项资金,解决困难家庭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费用,但现时区内专业康复培训机构不多。
记者昨日获悉,一家名为“星愿”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即将成立,这家中心的创办者正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这是顺德首家面向自闭症儿童的专门机构。
钟女士是容桂振华社区人,有一个年近16岁的儿子。儿子两三岁时,家人开始发觉他不能对话,不能沟通,直到11岁时国内才开始有自闭症这个概念,也开始出现一些针对自闭症的康复训练中心,钟女士将儿子送到了广州康复机构。
钟女士和老公经营一家装修公司,经济上不用过于担忧,但回首十余年来的陪护之路,仍然感觉辛酸。2009年,钟女士决定成立一个为本地自闭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机构,“因为许多家庭不知道、不理解,会耽误孩子的治疗时机,社会上也缺少对自闭儿的关怀与同情。”
钟女士说,她在广州时接触到的顺德自闭儿起码有20个,确诊登记的有200多人,这还只是很小一部分。在广州治疗,每月交给培训中心费用、家长自己租房子住,最少要花五六千元,这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太昂贵了。
“我有一个心愿,让所有的自闭孩子,都能被学校和社会接受。”中心创办人钟女士说。“星愿”经过两年的准备,投入超过50万元,可容纳50名儿童康复训练,位于容桂汇景路一巷。钟女士租了800平方米的场地,上下两层,经过装修,配备器材,形成了电脑室、个训室、感统训练室、音乐室等。中心还聘请了10余名教师,都来自于特教、幼教、护理各方面的院校,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两个月前,这批老师已经到位,正在进行各种培训。
钟女士希望在给自闭症儿童做一对一教育的同时,推进“融合教育”,即:自闭症儿童不仅要掌握沟通技能、语言技能,更要把这些技能应用在社会交际中。康复中心的定位是一个能维持运转的非牟利机构,初步计划对每个孩子每月收2500元费用。钟女士表示,这一费用远较广州等地自闭症康复机构低。
“如果有一点点利润,也会用在贫困自闭儿身上。”钟女士还设置起一套救济制度:希望接受社会捐款,用在交不起费用的儿童身上,每一笔账都会通过张贴、网络等方式公布,希望康复中心成为一个慈善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