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疗养院 与自闭症儿童互动训练
童童和涛涛是一对“难兄难弟”,均为雄性,属于宽吻海豚,分别是2008年3月18日和3月28日在东山附近海域被误捕的。当年被发现时身体多处受伤,后被送入厦门五缘湾海豚救护网箱疗养。图为这两个可爱的小家伙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互动训练。
台海网7月2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鲍娜/文 张向阳/图)“海豚在厦门会有两个家,一个在海中,一个就在这里!”昨天,火烧屿上的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正式投用,副市长潘世建显得格外开心。
在基地投用仪式上,潘世建耐心地教自闭症儿童拿剪刀剪彩,又兴奋地走到海豚池边,给两条海豚喂食巴浪鱼。看到几名自闭症儿童在与海豚亲密互动,他站在旁边笑得很欣慰。
他是很有理由激动的,因为一个萦绕在心头16年的梦,昨天终于圆了!“16年前,我第一次登上这里,感觉很震撼,被深深感动了!”潘世建说,当年要建海沧大桥时,曾经登上过火烧屿,岛上的环境和风貌犹如世外桃源,当时就萌生一个想法:要在这里为海豚建一所疗养院。
在厦门生活的老人家都知道,中华白海豚被渔民亲切地称为 “妈祖鱼”,世世代代庇护着出海渔民,可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场所和救助力量,不时有白海豚等鲸豚类生物因搁浅或受伤而死亡,让人看了十分痛心。“要是能为海豚建设一个疗养院,生病也到这里救护,就太好了!”这是建设繁育基地的初衷。
从1995年有设想开始,到今年基地正式建成投用,已经整整过去16年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主要由中华白海豚治疗康复池、繁育池和维生系统等组成。正式投用后,科研人员可对鲸豚类,特别是中华白海豚的暂养救助、驯养繁育及声学研究等课题展开研究。
而基地今后也将承担更多的功能,如厦门人民的休闲乐园、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基地等职能。据介绍,在离城市如此近的海域,建设这样一所“海豚疗养院”,厦门还是全国第一家。而将基地建设与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相结合,这种做法也是独创。
针对自闭症等残障儿童康复而特别建设的 “鲸豚启智乐园项目”也将动工。项目完工后,借助中华白海豚繁育基地这个平台,自闭症儿童可在浅水沙滩区域与海豚进行亲密接触、开展互动交流,利用海豚超声波激活大脑休眠细胞帮助治疗。
数字
厦门白海豚总量不足百头
海洋三所的鲸豚专家介绍,通过长年跟踪调查,厦门现在可记录识别的中华白海豚数量达到45头,保守估计总量在百头以内,这其中处于“青少年期”的白海豚约占48%,从这个比例看,种群分布合理,还有可增殖的潜力。但从总数上来看,中华白海豚种群依然处在濒危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