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孤独症儿童救助体系
关爱帮助孤独症儿童
上周二,在宝安区计生服务中心七楼,深圳首个针对儿童孤独症的康复基地正式开班,此基地是公益研究项目,旨在探索一套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孤独症儿童家庭走出困境,同时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孤独症。据悉,这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承担的又一社会公益项目,接下来,针对独生子女的健康体检中心也将对外开放。
探索孤独症儿童救助体系
在儿童孤独症康复基地开班仪式上,国内知名的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邹小兵作为开班首节课的主讲,介绍了孤独症(即自闭症)的发展历史、病理原因以及治疗措施。
邹教授的讲座给每一位倾听者都上了一堂普及课,即使对孤独症有所了解的人员,讲座之后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当天参加开班仪式的人员有宝安区计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区人口计生局相关业务科室、各街道计生服务中心主任以及业务骨干和社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有部分患者家长代表。
据介绍,此基地是宝安区人口计生局与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深圳市人口基金会共同承担的广东省人口计生委重点科研项目《儿童孤独症病残家庭分子流行病学及社会支持系统研究》的一部分。经过前期的准备和筛选,目前已经确定四名孤独症儿童接受康复治疗研究,资金来源由深圳市人口基金会支持。
“通过对四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治疗,了解社会承担孤独症患者的总成本,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帮扶更多的孤独症患者家庭。”宝安区计生服务中心魏主任介绍。
据悉,目前选定的四名患者均在7岁之前,处在康复治疗的最佳年龄段之内。为了承接此项目的研究,宝安区计生服务中心聘请了相关的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还将有国内知名的相关专家给予业务指导。通过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的成立,培养一批有经验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师,为下一步在宝安探索社会公益孤独症康复机构奠定人才基础。
据了解,在宝安已经有部分机构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比如心星园、爱心智慧康复基地等。这些机构均为民间收费组织,康复治疗设备以及相关师资条件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目前宝安经过医学鉴定的孤独症儿童患者就有25例,实际情况却远不止此数。所以宝安作为深圳市人口大区,有必要探索一整套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救助体系。
计生工作变为以服务为主
宝安儿童孤独症康复基地是由区计生服务中心负责,是今年以来宝安区计生系统承接的又一个社会公益项目。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儿童孤独症应与区残联关系比较紧密,为何由计生部门来承接呢?在很多市民的心中或许都有这样的疑问。
在开班仪式上,区计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计生部门统计,在独生子女父母申请生育第二胎时,梳理病情发现,孤独症成为单个病种中,发病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的病。这引起了计生部门的关注,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和建立相关帮扶体系也由此开始。
同时,这也是计生部门转变工作方式的一种体现。据悉,计生部门在以往执行国家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的基础上,逐渐根据发展需要,转变工作重点,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即以往的强制性措施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计生部门是由原来的卫生部分离出来,独立后的计生部门主要负责婚前孕后的干预工作。这一界限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变得模糊,尤其是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工作之后。”宝安计生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宝安人口计生部门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主动服务。6月份,由宝安区计生部门负责的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成立,成为深圳首家公办的儿童发展中心。该中心充分利用区计生服务中心的技术和设施优势,整合专家团队,开设胎教、婴幼儿游泳抚触、儿童心理咨询等。目前这一早教中心已经对外开业,针对对象为0—3岁的儿童。
此外,宝安计生部门还将开展针对独生子女的健康体检项目。此项目已经完成了相关准备工作,预计很快对外推出。“目前承担的几个项目,均是区计生服务中心在承担,通过主动承接相应的社会工作,来扭转社会人士对计生部门‘只管结扎’的偏见。”宝安区计生人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