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与自闭症儿童在这里起步
12月22日讯()哈尔滨市启迪学校是一所专门为智障和自闭症少年儿童提供9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患儿,在这里学习说话、分享与沟通,他们中的很多人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更有一些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方面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相互尊重里 慢慢学会走向社会
22日是冬至,记者在这一天的下午,来到了位于香坊区红旗大街20号的启迪学校。学生们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例行大扫除,三楼的走廊上,一个12、3岁的男孩挥动着拖把,虎虎生风的将地板擦得晶晶亮。
启迪学校的校长杨晓华告诉记者,她和这个擦地的男孩有一个约定,每周大扫除的时候要一起打扫,因为三楼的厕所是她的“分担区”。此时,男孩看到了杨晓华,快步上前问“校长,你不和我一起打扫了吗”,杨晓华笑眯眯地说“校长来客人了,你先自己去”。男孩略微停顿,有礼貌的说“好吧,我一会再来”。
关于这个男孩,杨晓华说他属于智力残疾。入学以来,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还懂得帮老师、妈妈扫除。虽然有些时候,他也会因为拖布拧得不够干而把地板拖得水淋淋,自己还得偷偷拿着干抹布再擦一遍,但这却代表了孩子的进步。如果自己偷偷返工擦地被孩子们看见了,她总是得临时找些例如“暖气漏水了、不知道谁把水弄洒了”这样的借口,“我得保护他们,在相互的尊重里,让他们慢慢学会走向社会”,杨晓华说。
校长也有“星星的孩子”
启迪学校是一所带给智残儿童温暖与能力增长的学校,它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自闭症的康复与训练。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智障和自闭症少儿家长最担心的就是社会歧视与不认同。然而,启迪学校却是一个能让他们完全信任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这所学校的校长杨晓华就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女儿,在杨晓华的带领下,这所学校的每个教师对于特教事业的感情都是源于内心的,她们对特教的理解就是需要倾注特别多爱的教育。
关于患有自闭症的女儿,杨晓华是带着泪讲述的。1999年,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凭着从事特教工作的敏感,杨晓华发现了女儿患有自闭症。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每天带着女儿辗转于康复训练班之间。
很快,杨晓华发现了社会兴办的自闭症康复班存在很多弊端,如师资弱、资金少、寿命短等等。在很多有相同感受的患儿家长的鼓励下,从2000年开始,启迪学校开始尝试吸收自闭症患儿生源。
自闭症康复训练 每个进步都像新生
从插班授课到一对一,从毫无经验到派教师到上海、广州专门学习,杨晓华和她的同事们风雨同舟。2004年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正式成立,而这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公立的自闭症康复中心。看着曾经将自己的内心封闭得风雨不透的孩子们,渐渐懂得了交流与关怀,杨晓华和同事们的欢欣是一般作教师的人无法体会的,“从能说单音节的,到双音节的,再到短句,太艰难了,每个进步都像新生”,杨晓华说。
包括杨晓华在内,启迪的很多老师,都有被自己的学生咬、碰碎眼镜等等的经历。不论是被咬穿了耳朵、掉了口肉还是划破面庞,老师们说起来的时候都觉得那是“幸福的记号”。
眼下,老师们最想教给孩子们的就是毕业后养活自己的本领,烘焙点心、打字复印、名片制作都是不错的选择。杨晓华和她的同事们正计划着为孩子们开办职高教育部分,四处奔走着争取着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