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自闭症儿童上学有多难
英姐为了让脑瘫儿子涛涛能读上书,五六年间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可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特殊学校,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受涛涛,她不得已自个儿找来课本,恳求康复医生护士教儿子识字认数。像涛涛这样的残疾儿童上学问题,昨天在市残联举办的残疾儿童“医疗-教育-托管”康复模式论坛再次被聚焦。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00万脑瘫患者,儿童占三分之一,全省0~6岁的脑瘫儿童超过17万名,佛山约有1万名。昨日参加现场讨论会的50多名脑瘫智障儿童家庭中,仅有三四名儿童目前正在上学。
市残联属下的新希望康复中心提出的“康复与学习双并进”的康复模式如雪中送炭,让英姐等脑瘫、自闭症儿童家长十分期待这个“春天”的到来。
脑瘫自闭儿童上学有多难
英姐儿子涛涛的今年12岁了,她自6年前开始就为儿子的上学问题奔走。6年间,她踏破10多所普通学校、特殊学校的门槛,但得到的答案还是“没能力接收”。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虽然其康复进展稳定,但英姐不禁在论坛上绝望地申诉:“即使以后康复治疗好了,教育却完全落下了,成了文盲,那还有什么用?”
对比涛涛,强仔和伟伟似乎要幸运得多,因为他们起码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随班就读。“为了让仔仔上幼儿园,我们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被拒绝了多少次,我和丈夫又是跪又是求的,最终才有一所幼儿园肯接受仔仔。”虽然这样,但强仔妈妈说,强仔在幼儿园不会自己吃饭,还经常不受控地乱动,让老师们很反感。8岁的伟伟情况也一样,虽然能在叠滘二小的“特殊班”上课,但伟伟妈妈还是觉得儿子没得到额外的照顾和辅导,根本学不了任何东西。
“其实‘融合教育’是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最终归宿,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因受到学校硬件和软件的限制,目前仅能接收生理限制、智力状况、精神状况等较为良好的轻度残疾儿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姚汉强说,“脑瘫儿童一般由于身体(生理)受限制,随班就读比较困难。”
虽然这样,教育部门依旧在努力探索。据介绍,我市目前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大约三四百人,为了更好地指导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市教育局去年在全市四所特教学校挂牌成立“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并于去年开始组织全市性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未来即将铺开资源教室的建设。姚汉强说,“普通学校,甚至特教学校在师资和硬件上不适合个别教育,那残疾儿童可在课余时间到此接受个性化辅导,譬如康复教育,语言训练,以及生活适应性指导等。”
康复与教育相结合能否解困
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尚未大面积普及,面对脑瘫儿童占残疾儿童比例一大半的前提下,他们如何求学?市残联属下的新希望康复中心传来福音。
该中心尝试在全市推行脑瘫、自闭儿童医疗和教育相结合的康复模式,为广大残疾儿童“康复与学习双并进”的梦。该中心主任李国荣说,该项目的教育方案计划根据脑瘫、自闭儿的运动和智力障碍特点,分为严重交流障碍型和社会适应落后型、思维发育迟缓型三种类型。教育课程的设计据此制定教学方案,难易程度和学习进度根据残疾程度和康复速度进行调整。而且每年根据患儿的康复程度重新评估重新分班;每天分别固定三个时间段集中给患儿上课,其余时间由家长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医疗康复,由此达到医疗-教育-生活护理一体化服务。
李国荣表示,该项目的长远设想就是与“融合教育”接轨:即对学龄患儿若可以与正常儿童一起就读的,该中心将会协助介绍到相关学校和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并定期回访,与学校老师积极沟通,随时调整治疗和教育方案;对于暂时不能与正常儿童一起就读的学龄患儿,协助转介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并定期回访、调整医疗康复方案等。
李国荣计划,未来该中心成立学前脑瘫儿童教育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实验学校,尽快完善佛山残疾儿童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一套连贯的教育系统,同时把医疗康复融合其中,为脑瘫儿童建立一个集医疗、教育于一体的网络档案。
相关链接
《佛山市实行15年免费特殊教育实施方案》(送审稿)日前正在佛山市政府网上征求意见。根据该方案,佛山将对本市户籍并在本地接受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儿童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学前教育的免费项目为保教费,免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三年合计共18000元。免费学前教育实行先收费后补助的办法。财政部门在每年10月将免费资金直接划拨到幼儿园或学校,学校再将资金全额拨到残疾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银行账户。
另外,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的免费项目为学杂费(含课本、作业本费),免费标准为普通高中每人每年2470元,三年合计7410元,中职学校每人每年4000元,三年共12000元。凡经审批符合免费条件的残疾学生,就读于公办高中阶段学校的,实行“绿色通道”入学,免缴纳学杂费。就读于民办高中阶段的学校,其学杂费标准低于学校学杂费收费标准的差额,由学生家长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