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乖乖孩在家成了“小暴君”
快乐心情 健康行为
——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特别策划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楚燕 实习生 林建绛
专家建议: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治疗
明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据调查,目前我国3.67亿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在学校讨老师喜欢的乖孩子,在家里却成了攻击父母的“小暴君”。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我们还不无担忧地看到一些扭曲了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办好10件实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件就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专门探访了几位患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并走访了我市有关专家。
故事一
不良诱导使他偷窃成性
阳阳的爸爸是工人,妈妈是幼儿园老师,阳阳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挺好。可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阳阳认识了高自己两年级的王某。同住莲花的王某对阳阳很好,常常买好东西给他吃。因为家里管得紧,阳阳一直都没什么机会吃零食。现在有人送上门来,阳阳很开心,觉得王某就像电视剧里讲义气的老大,真大方,够意思,不觉间两人就称兄道弟,成了好朋友。
可是,慢慢地,王某再不给他东西吃了,反而鼓励他要“自己想办法”,从家里“弄几个钱来花。”阳阳被馋虫勾引得心里直发痒,再加上王某在身旁不停给他“打气”,年幼的他开始想办法从家里偷钱。到后来,不用王某叫,他自己便会主动隔三岔五地搜寻妈妈的钱包。
阳阳母亲发现儿子的偷窃行径后,简直无法相信。父亲更是大为恼怒,用皮带狠狠教训了儿子一顿。夫妻俩以为这下问题可以解决了,谁想没过几天,父亲发现他钱包里的钱也不翼而飞了。
〉〉〉专家分析
刘发荣认为,儿童青少年处在品行塑造的关键时期,易受环境影响。阳阳的偷窃行为与那位高年级男生的引诱、唆使有关,此外他本人嘴馋,物质贪欲强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因。要矫正他的偷窃行为,最重要的是设法切断外界不良诱因对孩子的影响,同时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选择品行好的同学作为友伴。
另外,家长在教育孩子中要加强引导,增强孩子意志力的锻炼,用成功事例教育孩子,帮助其战胜挫折感,增强上进的信心。
故事二
他竟要妈妈和自己一起跳楼
提起成逸,王女士说,她为这个儿子操碎了心。“注意力不集中,在幼儿园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声尖叫,甚至扑向同学。慢慢地,我发现他对别人的话置之不理,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他从不主动问问题,也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老师的批评他好像根本没听进去,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位于公园西路6号的厦门市儿童行为发育中心训练室里,成逸正端坐在电脑前做连点成图游戏,没多久,他开始东张西望,有一搭没一搭地点着鼠标。当老师提醒说注意力要集中时,小家伙烦躁起来,丢下鼠标开始脱自己的裤子。经过老师一番耐心劝说,小成逸终于肯把游戏继续下去,王女士在窗外长舒一口气。
最让王女士心痛的回忆莫过于跳楼事件。那天的训练中,成逸突然十分狂躁,非拉着妈妈让她跳楼不可。“妈妈死了,谁来照顾你?”“我不管,我就要你跳楼,你跳了我也跳下去。”儿子的话令王女士气得发抖,此后好长一段时间,她每天都是以泪洗面。
〉〉〉专家分析
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曾接诊过大量孤独症未成年患者,他说,成逸就是其中一位。孤独症发病原因不明,患儿智力发育往往不及同龄人,有自伤、伤人倾向。若外界给予刺激而孩子表情僵硬甚至没反应,就应引起重视。
王文强认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训练中让小孩得到丰富且适当的感觉刺激,以促进感觉统合功能正常化。此间,家长的配合、鼓励也很重要。
新闻背景
5.4万厦门儿童有“心病”
我市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精神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我市目前有2.4万名儿童患有精神发育迟滞(即弱智儿童),0.9万名儿童患有多动症,0.6万名儿童患有品行障碍,1.5万名儿童患有情绪障碍。
刘发荣指出,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并不是天生的。对儿童精神健康潜在的最大威胁,来自被认为最安全的场所——家庭、学校与社区。所以,家长、教师等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治疗,以免酿成祸患。 (楚燕 林建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