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走近百姓生活
本报讯 昨日是第1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区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办公室和区心理卫生协会在永兴公园举办的大型义诊活动场面热闹。从上午9点开始,近2个半小时的咨询活动吸引了150多位市民的积极参与。热闹的场面令多年从事心理卫生工作的专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心理咨询走近百姓生活了。
市民咨询排起了队
“我的女儿最近躲在家里不想出去找工作,劝了她半天,她就是想呆在家里不出去。医生,你说这是不是因为她的心理出现问题了?……”
这是昨日现场咨询中的一个镜头。近2个半小时中,顶着太阳,150多名市民坦然面对心理医生,袒露“心迹”。从上午9点半至10点钟这半个小时里,前来咨询的市民还排起了队。
前来咨询的市民中,以中老年人为主。咨询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大部分是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人际关系等,另一方面则是中老年人的失眠、焦虑等。
这样的热闹场面令主办方始料不及,他们准备的几百份资料一下子就发完了,原定上午11点结束的咨询也因此拖延了半个小时。
“心理问题就像患感冒一样平常”
今年的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据昨天来到现场的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浙大教授马建青介绍,根据相关统计,在全省青少年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就达到了20%左右,突出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和情绪稳定性方面,而这些跟家庭教育、性格的培养、成长的经历都有关系。
马建青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面了国民的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患上轻度忧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就像患感冒一样平常。
“心病”还需“心药”医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这个曾经被市民们认为是“神经病”、“精神病”的医学逐渐被市民科学对待。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该怎样调整和治疗呢?专家为大家开出了以下“药方”:
如果在没有外界的干扰下,自己的情绪变化很大,或者是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在持续一到三周后,就应该确定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要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如果无法进行调整,可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