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自闭症家长不愿领取康复救助金
目前国内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救助一般是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来完成的,各地的政策也因当地的情况而各有不同,此前东莞市的补助政策是由《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规定的,在民办康复机构实施抢救性康复的0~6岁户籍儿童可获补助。然而,申请者必须持有残疾证。
然而很多家长并不想过早的就给自己的孩子办理残疾证,大多数家长都认为一旦给孩子办了残疾证,孩子从此就被打上残疾的烙印,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为此很多人宁愿不去领取救助金也不给孩子办理残疾证。
东莞市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救助金是每年20000元的标准,这对于一个自闭症家庭来说也是不少的一笔钱,基本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4~6个月的康复训练,在考虑到很多家长不愿意办理残疾证的事情之后近日东莞市残联决定对该政策进行调整,今后“指定医疗机构开具的诊断证明可替代残疾证”作为申请的证明材料。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到定点机构去开具诊断证明就能够申请领取救助金了,这也是残联体察民情作出的改动。
此外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对救助金的领取方法也是有误解的,救助金是不发放到个人手中的,发放到当地的定点康复机构,由机构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救助金可以用来抵消训练费用,这也是为了确保受到救助的自闭症孩子都能接受康复训练。
同样的民办机构转正之后可以接收5~15万元的补助金用来改善康复训练的场地设施等,目前东莞市已经有转正的康复机构12家,当地的自闭症儿童只要符合救助范围并且在这12家架构参与训练就能准备材料申请政府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