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孤独”,父母怎么办?
美国专家在厦支招:父母不必内疚,应尽早送专业机构治疗
“厦门用两年时间就能做得这么好,非常了不起。。”昨日,在厦门儿童行为发育中心,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女士亲切地向那些正在接受训练治疗的孩子们微笑问好。她,就是美国波士顿大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贝克教授,此次受邀前来参加在厦门举办的全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暨培训班,但是,她到厦门后的最大愿望,是见一见正接受孤独症治疗的孩子们。
与普通孩子不同,这些孩子性格孤僻、言行怪异,会突然撞墙、打自己耳光。他们的母亲愁绪满怀、眼中常含泪水。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患上了一种行为发育障碍疾病——儿童孤独症。“中心成立两年来,已有三十多位孩子在这里进行训练顺利‘出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厦门孤独症患儿也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
孤独症有遗传倾向
针对不少家长的疑问,贝克教授说,“第一个孩子是孤独症,第二个孩子患病的几率约为6%-12%,大大高于一般人群。”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从孩子查出患了这个病,我就辞职了,天天陪他来训练。家中老人想让我再生一个,可我舍不得扔下这个孩子;现在知道这种病有遗传倾向,生第二个说不定还是这样,更坚定了我为孩子治疗的信心。”据中心医护人员介绍,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打算生第二胎的占有相当比例,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耗得起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那些孩子实在很可怜。”
父母不必感到内疚
一位母亲沮丧地说,她不敢跟任何朋友提及孩子的病,苦闷的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让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家多么可怕,竟让孩子患上孤独症了。”
贝克称,现在学术界已基本摒弃了孤独症所谓“父母抚养方式不当”的病因假说,父母完全不必感到内疚。但这并不意味着后天的环境不重要,事实上,家长在孩子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融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如果家长能跟着孩子一起做训练动作,效果会更好。”
据悉,厦门儿童行为发育中心正在积极筹办家长班,这也是许多家长所期望的。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贝克告诉记者,实践证明专业的行为训练在孤独症治疗中效果明显。美国社会十分关注儿童孤独症,在波士顿有一家训练中心,每年都要接待近5千名患儿。
与绝大多数疾病一样,早发现、早干预对孤独症的治疗至关重要。“家长一般在孩子出生18个月后才注意到一些异常。其实,更早的时候就应该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贝克说,如果孩子不和妈妈的目光对视、对外界的声音、动作等刺激反应淡漠,就要怀疑是否为孤独症;稍大一点后,孤独症孩子可能表现为孤独离群、语言障碍、刻板重复动作、智力低下等。
据了解,厦门目前有3家孤独症训练机构,患儿一般在3岁以后才被送来治疗。这些孩子在训练的同时,面临着教育脱节的危险。在心智发育上本已落后于人,如果教育再跟不上,孩子的未来实在令人担忧。[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海峰]
同步新闻:厦门拟建产前诊断中心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