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摆脱城市孤独症
导读: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其典型的特征就是自我封闭,内心孤独,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在语言上和社交上存在着障碍,是广泛存在于儿童中的一种发育障碍疾病。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尤其是上班一族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生活单调,交际圈小,甚至已经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人形象的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城市孤独症。
城市里的孤独
城市孤独症有别于医学上的孤独症,不是一种病态的发育障碍,而是一种心理感受:生活在灯红酒绿,繁华喧嚣的都市里,白天西装革履,精神紧绷,和同事谈工作,和客户谈生意,忙得不亦乐乎。晚上下班回去或是挤着一成不变的地铁和公交,或是开车走在拥堵的马路上,回到家里,终于有了片刻的安静,心却是孤独的,没有归属和安全感,没有停靠的港湾,于是网络又成了下班后的精神寄托。
长期从事孤独症特殊教育的专家张桂娥认为,“城市孤独症”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危害,甚至这种孤独还会扩散和影响周边的人。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都市人群,由于工作忙,时间少,彼此缺乏了解和信任,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不感兴趣,产生了极度的信任危机,一旦有人出现“孤独”,其他人因为环境的影响,也会变得“孤独”起来,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这样人们的生活圈子就会缩小,生活质量也会随之降低,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影响,缺乏激情与灵感。
对于城市孤独症,我们应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人是社会人,需要人与人的互动。互相的学习和交流,人才能更好地社会化,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否则就是一个“动物人” 。例如,一个孩子从小就患上孤独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训练,他就不会与人交往,一辈子只能孤独地生活,因为他孤独缺少伙伴,生活质量非常差,可能一辈子需要照顾;
社区,单位,应该经常组织集体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放下隔阂,放下工作,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也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
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应注意避免过分地依赖网络,沉溺于网上虚拟的世界。要经常走出家门,与朋友聚会,参加集体活动,加入公益组织,从事户外运动,避免成为“宅一族。
结束语:身处高楼林立的都市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劳逸结合,才能摆脱“城市里的孤独”,让自己活得轻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