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闭症孩子放进普校里“置之不理”
导读:长久以来,孤独症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就一直存在着,由于孤独症孩子通常具有较为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有些患儿还伴随有攻击性行为,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和家长都很难接受这样的特殊孩子,孤独症儿童被赶出校园和课堂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该怎样真正实现“融合”?
在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求学无门”的现实面前,这些孩子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所学校或者幼儿园可以接收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也像其他同龄小伙伴儿一样背上书包上学堂。
随着国家相关方面政策的完善,普通学校逐渐放宽了对孤独症儿童的限制,部分星儿也可以进入普校学习,但真的就像父母心中所想的那样开始了“融合教育”之路吗?
鹏鹏(化名)今年8岁了,在进入这所普通的小学之前,已经在一家专业的康复机构训练了三年,在那些孤独症孩子中间,他的程度已经算是不错了,虽然话说的磕磕绊绊,但已经可以简单的和人进行交流了。通过父母的多方努力,鹏鹏终于背上书包开始了他的新生活,父母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可以稍稍落地了。然而,一个月后,鹏鹏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以前认识的几个简单的字又不认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一年级的教室里,鹏鹏虽然个头最高,年龄最大,但由于不说话,不交流,偶尔还会出现特别狂躁的情绪,影响整个课堂的氛围,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儿,淘气的孩子还时常嘲笑他,鹏鹏每天一个人每天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同学在笑什么,显得更加的孤僻。老师几次想走近他,却都遭到他的强烈抵抗。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又将鹏鹏领回去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该小学的校长讲到认为,普校可以接收像鹏鹏这样的孤独症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谁都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上学资格。但是,也要考虑到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不能用一道政策或者法规将这些孩子塞进普校的教室里,这样对患儿的融合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不仅需要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还需要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投入,普通的老师大多不懂怎样和这些孩子接触,学校也没有专业的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设备。此外,家长的陪读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学校也会多向其他孩子和家长宣传孤独症的知识,减少对这些特殊孩子的排斥与孤立。
国内著名孤独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讲到:“一直以来,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之路,都走得异常艰难,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家长、某一个孩子的问题。实施融合教育,需要将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对融合教育的支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共同努力,真正的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之路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