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父母不愿为孩子办理残疾证,另有隐情
近年来,随着孤独症儿童数量的快速增加,相关部门对孤独症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地区实施了贫困残疾儿童补助的政策,对家庭困难的贫困儿童每人每年进行一定金额的康复补助,以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是,对于部分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来讲,宁愿舍弃万元的补助,也不愿意为孩子办理残疾证。据报道,武汉市精神卫生儿童康复科统计,目前在科室进行康复的十几名自闭症患儿,均没有办理残疾证,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家人每年放弃了约万元的康复补助。
孤独症是一种长期性的精神类疾病,需要坚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其花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患儿办理残疾证之后可以不同程度的享受减免或补助政策,但是,面对这样的优惠政策,为什么依然有家长“拒绝”呢?
“不想让我的孩子一辈子带着‘残疾’的帽子”
一位患儿家长认为,孩子患上这种疾病,已经让我们很心疼他了,不想再用“残疾人”这个帽子来为家里减轻负担,“宁愿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愿让我的孩子一生带着‘残疾’的帽子”。
“等长大些再办残疾证”
也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孩子正处于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年龄这么小,或许康复还是有希望的,办了证,就等于将孩子判了刑,等大一些还是这样的话再办残疾证,这样父母会好受一些。
心情可以理解,但需面对现实
专业人士表示,患儿父母出现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
/的,完全是一片爱子之心,但作为家长,孩子的监护人,更应该客观的看待患儿的病情,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顾虑,在某种程度上仍是害怕受到歧视,不能真正面对现实,这对于患儿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父母应以坦然的心来面对孩子的病情,尽最大努力争取他人的理解与宽容,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而不是一味的隐瞒,这样反而对孩子的康复不利。
同时,对于真正困难的患儿家庭,一张残疾证还是能为整个家减轻一些负担的,在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为家人带来精神的安抚与慰藉,更加努力的向前看,帮助患儿走出阴霾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