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特教老师和家长值得一看的自闭症电影,教你如何做一个好老师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关于歌颂老师、赞美老师的祝福以及那些年记忆中的老师都成为每一个学生最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学生生涯中的那些年,你遇到过的老师吗?也许有的老师让你痛恨,有的老师让你难忘,有的老师你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有这样一部反映特教老师的电影,却让人印象深刻,他也许不是最美丽的老师,但是他却用他的最美好的爱与温暖让一个所有人眼中调皮捣乱、不安分的自闭症孩子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海报
这部电影就是被誉为印度的刘德华导演并主演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讲述了8岁的男孩伊夏,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是个捣蛋鬼,患有阅读障碍症,是自闭症孩子。他的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
在这里,伊夏依然是被同学们嘲笑和戏弄的对象,他不善于表达,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们相处,只好把自己封闭起来,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但是正当他开始孤独地一个人封闭自己时,遇到了一个美术老师尼克,他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
尼克的扮演者正是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他是印度宝莱坞的著名电影人,主演电影包括《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往事》、《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芭萨提的颜色》等诸多影片都成为经典。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将触角关注到自闭症儿童,通过温情而浪漫的手法讲述了美术老师尼克走进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通过伊夏的例子,说明了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人有很大的启发。
来自印度超级天王阿米尔罕自导自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以平实的手法以及让人动听的歌曲,还加上充满童趣的动画,让观众进入小主人翁伊祥的阅读障碍世界。阿米尔罕以小男孩伊祥的眼睛直视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他没有猛烈的控诉制度上的不完整以及家长在学习时的缺席,反而以诚恳、包容的笔触提供亲情与教育层面上的不同思考面向。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通过夸张社会的秩序和学校的规则向观众展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都是一个别人无法取代的角色。从影片中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待我们发现。
伊夏作为自闭症孩子的代表,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而据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中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自闭症人数超过1000万,并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其中14岁以上人群约为800万。
自闭症患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在现有的社会框架内,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之路和教育融合之路充满了坎坷。他们虽然也属于精神残疾的人群,但是在目前的政策下,他们仍然是被遗忘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自闭症在中国被认识得较晚,所以目前在各类残疾人中属于权利保障缺失最严重的人群。首先是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严重不足,致使大量自闭症儿童丧失了宝贵的最佳干预期;其次是学前教育以民间机构为主,良莠不齐的训练方法和高昂的训练费用为残疾儿童及家庭带来了种种困惑和困境;三是学龄期教育举步维艰,跟随正常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儿童成为“随班混读”,根本没有针对性的有效训练;四是老师就业和成年托养基本仍是空白,就连各省为精神残疾人专门设立的工疗站和庇护性工厂都不能接受自闭症人士;五是财产的托管已成为自闭症人士及家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自闭症儿童面临的最迫切的教育问题依然是头等大事,他们无法真正融入普通学校,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接受最基础的教育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交流融合,学前与学龄教育异常艰难,这对于他们融入社会、被社会接纳就显得难上加难。
斑斓的图画与童真的质朴,构筑了《地球上的星星》别样的感动,每一个孩子都会是特别的,而每一个老师以及社会大众能否以有爱,包容,耐性,关怀的态度去看待那些“特别”的孩子,成为了该作对教育与成长的启迪,只要老师能拥有阳光的亮度,每位学生能会是一颗闪耀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