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自闭症儿童,25岁当大学教授,因一本书发疯致死,如今崇拜者
尼采的思想颇有一些偏激的成分,但是仍然闪烁着光辉,尤其是对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然而,尼采的著作大都是在他患了精神疾病之后写成的。有人甚至说,如果没有精神疾病的种子,就不会长出尼采这棵思想的大树。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这和同龄孩子相比无疑落后了一大截。而且尼采五岁时,家里接二连三发生变故:先是父亲病逝,数月后,尼采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亲人接连的离去使他过早地领略了生离死别,铸成了他忧郁内向的性格。之后,尼采便和母亲、妹妹一起迁居到德国某小镇,开始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成长,逐渐变得更加脆弱而敏感。
20岁时,尼采进入德国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很快就表现出在语言学方面的天赋-说话晚的孩子,语言能力不一定差。五年后,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哲学教授,并于1872年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
此书出版后受到古典学界的严厉批评,一些专家质疑尼采的专业水准,认为他在著作中对许多问题的处理非常轻率。尼采作为教授的名声因此受到了极大影响,他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出现了一些精神疾病的症状。
接下来的几年,尼采由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不得不于1879年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于他疗养的地方。但是,他的精神疾病症状却在日益加重。养病期间,他控制不住地搞创作,事业反而进入了黄金时期,而且他的病越重,著作越精彩。
在1883年至1885年期间,尼采完成了里程碑式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中,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著名的"超人"思想和"超人"形象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这部著作也因此被时人评价为"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对于自己的著作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尼采渐渐也有了察觉,他说:"因这疾病,我拥有了我的哲学……"
1888年是尼采精神完全崩溃前的最后一年,尼采进入了其创造力最为旺盛的一个阶段。这一年,他共创作了《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等六七部书稿,并留下了大量的思想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