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培训讲座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训练原则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18-09-07 点击数: 百度一下

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训练十分重要,这是大家的共识,那么进行社交训练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去进行?怎样才能让训练更有效果?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一、科学性
我们不能凭空去设定孩子的训练目标,不能盲目地期望孩子一下子具备各种能力。我们应根据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规律,评估患儿实际能力,从他目前新达到的能力开始由浅入深地设计和实施社交互动游戏和活动。
二、一刻也不闲着
尽一切可能,不让自闭症儿童独自闲(忙)着,也就是不能让患儿有机会处在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之中。当孩子独处时,他们多半是在进行着一些刻板的局限的活动,也许很安静,但却是自闭状态。必须尽可能予以终止。但是如果孩子是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绘画、写字、摆积木等,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接纳,但是也不可让他沉迷其中。
如果可能,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除去训练计划中的特定训练活动,其他时间应确保孩子总是处于与他人(家长、老师、同龄人等)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这就能保证干预达到最高强度。
三、随时随地
社交训练融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跟小孩发生接触了,就可以进行社交训练,包括吃东西、玩耍、取物、散步、购物、做家务或其他事情。无论患儿是否合作,家长都要想方设法和孩子发生联系,包括各种的模仿、跟随、吸引、挑战、设置障碍。
四、快乐有趣
用尽一切办法,使孩子觉得跟父母的互动是快乐有趣的。社交训练的过程必须强调"无快乐、不康复"这样一条准则,孩子应是基本快乐的,父母也需要快乐,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训练的初衷,才会让孩子愿意配合,让家长可以坚持。如果满眼就是孩子哭闹、父母心烦,那是不可能长期训练下去的。
五、充分利用需求
不要包办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活动,不要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以免扼杀孩子的自主需求,甚至还应额外“制造"需求。例如将孩子喜欢的物品放在他知道或看到但拿不到的地方,让孩子想吃、想喝、想玩,孩子不能轻易得到但感到焦急,这时候就更容易主动提出需求,产生了与人交往的机会。这时家长要装作不明白孩子的意思,继续制造出更多的交流机会,不要“聪明”地立即满足;逐渐地让这样的交流需要双方来回互动更多个回合才能完成,就能充分利用交流的机会,设计更多的社交训练。
六、精心设计
根据孩子的兴趣,想方设法创造社交互动机会;珍视孩子始动的每一个互动信号,绝对保证这个交流信号得到恰当的回应;制造各种生理和心理类型的"饥饿”,让孩子有提出要求的机会,从而始动一次互动交流过程;刻意"折腾",将一个简单的生理需求或行为动作演化为有多个回合的互动交流活动。
在进行社会交往训练中,训练师和家长要注意刻意设计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活动。
一项活动是否具有社会交往性质取决于这项活动是否包括有:
合作性、帮助性、竞争性、分享性、参与性、轮流性、规则性、情感性、描述性等元素。那些单个人独自就可以完成的活动,例如看书、画画、摆积木、玩弄物品往往就没有交互性(当然如果加以利用,也可以有交互性)。
而例如捉迷藏、抛接球、下棋、打牌、锤子剪刀布、丢手绢、红灯绿灯亮、分果果等游戏就有较好的交互性。早期的交往互动活动主要是指父母与孩子一对一、面对面的活动,之后可以逐渐增加其他儿童,或者在小组或团队中开展交往活动。
七、无声胜有声
因为孩子的重要特点就是不懂得使用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交流的手段,所以社交训练更应该强调这些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时,不一定都需要说话,相反则更应该多用动作,并且表情丰富、真实而略带夸张,使孩子不得不注意、关注并学习我们的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与孩子进行互动时,我们应首先使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交流方式,最后才使用语言。尽管语言是我们很重视的能力之一,但我们并不特别强调单纯语言的获得,家长若在训练中用到语言,也应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夸张的语气。
八、用眼神交流:
家长要时刻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目光与你接触的瞬间,并立即做出反应;引导孩子每次与人交流时都要有目光对视。
九、用表情交流:
面对孩子的需求时,先不作出应答,而是用表情作答,例如用微笑表示同意赞许,用皱眉表示反对,从而起到表情导引的作用。
十、用动作交流:
面对孩子的需求时,先不作出应答,而是用动作作答,例如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用食指指向物品,用头部的转向表示方向,等等。
十一、最后才用语言交流(尤其对于有语言的自闭症儿童):
将语言放在交流方式的最后是有一定含义的。尽管语言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却不能将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尤其是对部分语言相对好的自闭症孩子(主要指语言过多的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语言有时可能是有害的!
而对于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我们至少是要将其他形式的交流与语言交流结合起来呈现才是恰当的,必须尽量避免训练者单纯用语言和患儿交流,例如说话也不看着眼睛、居高临下地和孩子说话、用大人才懂得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语言交流。
十二、主动出击,不被动应对
在家庭进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时,常见的现象是父母总是被动地跟在孩子后面处理各类行为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这样干预的结果显然是不理想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父母或老师在主导着每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主动设计各种社交游戏和经历,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准备完善的备选处理方案。
十三、遵循孩子的兴趣
有的时候,孩子自己的活动也是有意义的,父母可以加入进去,顺着孩子的兴趣展开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哼曲、搭积木,在这个过程中把上述的社交成分融入进去。

文章来源:自闭症康复教育
加入收藏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的6种干预方法参考
下一篇:关于开展线上“精准培训周、国庆献厚礼”活动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儿童自闭症教育健康讲座
  • “六一”来樊免费培训
  • 走进特殊儿童专题讲座免费赠票
  • “有爱就有明天”自闭症儿童公益讲座。
  • 上海爱好第二轮第二期PCI讲座通知
  • 专家公益讲座通知
  • 美国教授在青岛开展四天自闭症培训讲座
  • 2012年度第二期国家认证“感觉统合师”师资培训即将开班
  • 美孤独症专家到革命老区开展自闭症讲座
  • 2009年3月台湾陈达德医生到圣爱开展培训讲座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