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学校艰难求生
中国西部首个孤独症儿童康复学校———成都爱慧学校已连续两年多亏损,年内若不能扭亏将面临倒闭的危险。
在成都,保守估计有1000名孤独症儿童,每月康复训练费用可达100万元以上,为何民营的爱慧学校难以维持?
经营业绩 爱慧创办后一直亏损
因为要开同学会,自从打理爱慧学校以来,65岁的老校长周维群有了一次难得轻闲的机会。14日下午,她的丈夫、69岁的副校长陈泰强代行了校长职权。这一天,陈泰强一人干两人的事,没有片刻宁静,一边要接待央求接收孩子入学的孤独症儿童家长,还要应付上门讨钱的债主。
在爱慧学校就读,每名孤独症儿童每月需要支付1500元的学费,其家庭承受的教育代价远远高于普通小孩。用利益的眼光看,为孤独症儿童而设的康复教育,可能被理解为一座鲜为人知的“富矿”。陈泰强说,接触过的人中很多抱有这样的看法,其实,“我们是骑虎难下”。
成都爱慧学校于2003年2月28日开校,按一年6万元的价格租用了800多平方米校舍。最初只招收到2名孤独症儿童,而学校创办资金投入已超过33万元。
作为一家民办学校,爱慧可以算是开局不利,直到3月底才招收到20名孤独症儿童入校。爱慧2003年度财务收支账目显示,开办的第一年入不敷出。开校当月,爱慧学费收入不到2000元,3月份学费收入虽然突破11万元,但到年底,爱慧全年学费收入仅27万元,将近一半用来支付教职员工的工资。2003年全年爱慧没有现金积累,并且负债18万元。
2004年,爱慧创办的第二年,也仍然没摆脱入不敷出的格局。2004年12月,爱慧的财务收支账目显示,学费收入合计为32万元,但支出却高达39万元,银行存款只剩下300元。
2005年一季度,爱慧仍然没有摆脱困境,学费收入为61万元,但支出却高达86万余元。
“能不能坚持下去,要看剩下几个月亏多少。”陈泰强说,两年多时间为爱慧已经耗得财竭人乏,并在亲戚处举债12万元。
市场现状 孤独症儿童九成没受训
虽然爱慧创办两年多来一直在亏损,但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潜在的市场并不小。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儿童孤独症发病率为万分之八到万分之十五,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国,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万分之一,上升到21世纪初的万分之十五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70万名孤独症患者,仅仅在成都就超过1000人。
爱慧在中国西部首度开辟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后,成都又相继出现另外两所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机构,每名儿童每月收费在1200元至1500元之间。最保守估计,成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市场,每月应有超过100万元的收入。但现实中,3所机构总共招收不足百名孤独症儿童,成都9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接受训练,市场开发程度不足1/10。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需求很大,那么爱慧为何连年亏损,甚至于难以继续维持?
经营困难 教师队伍不稳是老问题
爱慧一诞生,也许有着帮助更多孤独症儿童的强烈愿望,但在实际运作中,它又不得不面对商业利润的困扰,并发展成为生存阻碍。
周维群除了校长身份外,更是孤独症儿童的外婆。成都爱慧学校初创者是周维群的女儿陈持,她是一名6岁孤独症男童的母亲。寻求治疗过程中,陈持辞去广东电视台编导的工作,2002年8月在广州创办爱慧学校,之后陈持相继在成都、长沙、杭州等城市开办爱慧分校。
成都爱慧创办初期,共有13名老师,从重庆师大等学校招聘而来。尽管学校一直亏损,也规定每半年为老师涨50元工资,但到如今,却只有一名老师留下。今年3月,爱慧从成都教院招聘7名老师,仅仅几天就有5人离开。
陈泰强说,“教师人心不稳,是爱慧的老问题。”
陈泰强认为老师期望更高待遇、不满足工作性质,是造成人心不稳的主要原因。在2003年9月,因为一名老师离开,也让他感受到,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在别人眼中已成为一条生财之道。
“一名孤独症小孩的亲戚是办幼儿园的,他拉走了这名老师和2名小孩,到乐山开了家训练学校。”这名老师的离开,被爱慧认为是背叛的行为。陈泰强说,这所学校因为招生困难,尽管不久后就关门了,但让成都爱慧在经营困难中,又新增了利益争夺的危机。
14日晚,周维群忧心忡忡。她在电话中说:“他们又来抢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了。”周维群所说的“他们”,是指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内的“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它的成立,打破成都爱慧一统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格局。
陈泰强说,从年初开始,爱慧4名老师以不同理由先后离开学校。“几天后才知道,原来他们私下联合学生家长董靓到异地办校”。“他们拉走了6名小孩,口号就是要让我们倒闭。”陈泰强说,爱慧突生变故,致使今年一季度经营亏损。
“我们的精力是要放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上,但很多时候被其他的矛盾缠绕。”陈泰强说。
同行交恶 互利的交流途径被阻断
爱慧的竞争对手———“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今年1月底开始筹备,5月8日开业。中心行政主管李季潇介绍,中心主任董靓是留美博士后,因为小孩患有孤独症,才决意开办这所康复中心。具体创办中,董靓与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合作,董靓出资70%,30%由妇幼保健院提供。
目前中心招收了11名儿童,有教师16人,希望达到近30名儿童的容量。“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的诞生,让同为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同行者质疑,其最终目的为赚取高额利润。
李季潇承认有3名老师从爱慧过来,但不认为“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开办,是因为利益争夺。她说,中心康复训练费用为每名学生每月1200元,老师报酬却高过爱慧500元以上。尽管中心每年要支付2万多元房租费,但“我们的宗旨是不盈利,即便有盈余也拿来再投入”。
对“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成都爱慧心生警惕。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瞿小凤认为,两家很有必要进行业务交流,但实际上“交流途径是被阻断了的”,这对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很不利。
前途未卜 爱慧游走在生死边缘
连续亏损两年多的成都爱慧,对今年最后几月经营状况给予期待,以决定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是退是留。“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作为西南第一家医疗与康复训练结合的机构,同样“对前景不好评估”。
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瞿小凤介绍,“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成立前对市场考察后认为前途乐观。加之保健院自身拥有心理科,希望进行诊断与康复结合的尝试。
目前,“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运行月余,还未形成财务报表,瞿小凤估计大概要招收20个儿童,中心才能保本经营,一年后才能得出合理运作方案。
由于注重老师与孤独症儿童一对一训练模式,使康复训练成本高昂。行政主管李季潇说,自中心成立,来自社会的捐助极少,“政府主要给予精神鼓励”。如此,中心势必也将面对公益与生存利益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已经残酷摆在成都爱慧面前。
在同行挑战利益受损的同时,爱慧在今年1月以报告形式向锦江区教育局、民政局、残联,尽述坚守之痛。陈泰强说,爱慧租用的琉璃场南疆花园校舍年底统一规划拆除,学校无力独自另觅新址,不得已请求政府部门帮助解决新校舍,但至今仍无回音。
这一过程中,有房产商愿免费修建新校舍,但提出若爱慧获得10亩土地,其中5亩为校舍,另外部分由房产商修建住房出租。显然,这一利益设想很难获得政府通过。
成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走过两年多,因爱心而来,为利益而困。在每月超过100万元已知市场下,缺少社会与政府帮扶,成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正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早报记者兰俊郑宇摄影华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