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豚同游
----谈海豚人性疗法
我自己有过与海豚同游的经验,那是在一处国外的海洋公园,在训练员的指导下,和海豚整整玩了半个小时,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搂抱着光滑有弹性的海豚,手搭着背鳍任它在水中拉滑,着实是一段非常刺激,非常令人回味的经验。
所谓的“海豚人性疗法”是由佛罗里达的大卫纳坦松博士在1978年创始的。最初他是应用在唐氏症的孩子时,发现他们在海豚的陪伴及刺激下,对于感官刺激的注意力增加,随后带来更有效率的学习进展,于是他将这套方法运用在各种对于周遭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病童,包括自闭症者。纳坦松博士自己也坦白承认,海豚治疗并不能直接治疗这些病童,其发生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海豚能让这些病童的反应得到强烈、鲜明、愉快的回馈鼓励,在两者之间反复增强病童原本缺乏的动作、语言等行为进展。因此,最近所出版的<<海豚的礼物>>一书中,主角小提姆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令人惊喜的成果------在他溺水一年半后,在海豚斯彭基轻碰他的小脚丫时第一次高声大笑了起来。
许多病童面对的疾病是类似的:先天或后天的缺陷、没有什么快速的特效治疗,病情改善缓慢、需要极巨大的人力与时间来训练疗育,父母对于正式的机构制度往往有很多挫折经验,不要说是海豚,只要有效,他们真的是愿意尝试任何一种方法,诚如提姆的妈妈自述:“只要不会伤害他,或不会带来痛苦的治疗方法,从理论上讲都可能有用”。因此,即使<<海豚的礼物>>书中的小提姆没有痊愈,心怀期望、勇于尝试,身为外人,即使是相关的医师,恐怕也很难不为母亲的这一番苦心而感动!
在我们的眼中,这些病童、这些母亲、这些家庭仍然在各种医疗、训练、学习当中默默地奋斗着,我们相信他们需要的除了奇迹,还有周围的人群、整个社会能像这些敏锐、友善的海豚一样,不断给他们了解、接纳、陪伴、扶持、回馈与鼓励,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高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