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语言让宝宝不会说话
本报讯(实习生 倪晓蕾 记者 沈映宇)经济条件好了,孩子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发展却慢了,这是现在不少年轻父母的困惑。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在培养孩子中,年轻父母存在不少误区。
在很多亲子俱乐部中,培训老师发现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明显滞后,已经1岁多的孩子还不太会说话。了解下来,原来孩子家中有四种语言,妈妈是苏州人,父亲是福建人,保姆是苏北人,爷爷奶奶常讲的是福建话。虽然平时交流用的是普通话。但是每个人和孩子交流时都喜欢用自己最熟悉的那种语言,结果宝宝经常听到的竟然有四种语言,搞得宝宝不知道怎么说话好。
而在一些现代家庭中,因为多雇用保姆照顾孩子,保姆对孩子不敢要求过严,怕被主人责怪。而孩子父母也往往乐得将责任推在保姆身上,不愿意过多将心思花在孩子身上。一些亲子俱乐部在做活动中发现,来陪孩子做活动的以妈妈居多,有的甚至是保姆陪同前来。有的爸爸即使来了,也在一旁不愿意上前陪孩子做游戏,因为感觉陪孩子做游戏太婆婆妈妈了。其实据强生亲子俱乐部的老师说,其实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胆大、勇敢,爸爸不能因为工作忙就不陪伴孩子,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也是机不可失的、时不再来的。
另外,在新生儿的抚养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市立医院东区袁英英医生就发现,家长们对孩子过度保护。为了怕刚出生的孩子抓破自己的小脸蛋,家长往往会买那种价格不菲的保护手套。其实这会限制孩子精细运动的发展,因为本来孩子通过手指与物体的接触可以发展其敏锐的感觉,而现在一副小手套却把这种感觉隔开了。其实如果怕孩子抓破小脸蛋,只要勤给孩子剪指甲,再用砂纸把指甲边磨平就是了。另外,孩子的浅睡眠是一个正常状态,睡得不沉都很自然。孩子在睡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睁眼、啼哭等现象。过不了多久,又会恢复正常。但现在多数家庭往往心疼孩子,一下就把孩子抱了起来。结果造成孩子“抱着睡”的习惯。而抱得太多,也导致孩子的大运动能力比较差。在孩子体检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孩子四个月不会翻身、八个月还不会爬的现象。而市立医院为新爸爸准备的育儿课程,往往“出勤率”也不高。但当父母抱着孩子回到家里,却又往往会为了育儿问题而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