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症康复训练的道路上避免从众行为
怎样去矫正一个孤独症的儿童,十几年来,中国不断引进世界流行的方法,每一个新方法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但是,在这些方法的使用中,我们却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任何一种训练方法都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理论是源,方法是流;理论是本,方法是末。如果我们不明其根源,只是从末节上模仿,结果就造成了某些方法的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引入中国,我们热衷于学习模仿,效果没有达到我们自己开始的期望值,然后冷却。人们在方法选择上的从众行为非常普遍,如果我们自己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清楚该方法和孤独症康复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一旦遇到挫折,非常容易放弃。
第二,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实施的具体条件要求,比如操作人员资质,操作环境要求,操作器材的保证,训练时间长短,等等,而我们对方法的盲目热衷导致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条件。在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照搬别人的方法,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橘子生长在南国才是橘子,当我们不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将其移栽到北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橘子了。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孤独症患者有着相同之处,教育训练的方法也具有普遍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普遍性的方法都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任何方法都需要本土化、个性化,需要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