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自闭症的心得
我收集了一位家长的中医治疗心得,只可惜他提的大夫已经过世。全文如下:"有关孤独症的成因,医生、专家包括很多家长,都希望在人脑或身体中发现某一种缺陷,来解释那么多的孤独症症状,以便找到某种特效药。我觉得,这种简单的线性思维和因果求证,有可能将我们引入误区。在美国,孤独症已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个大类,既然是广泛性,成因应该不止一个。我每天仔细观察女儿的行为,发现她所有的异常,都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且是可以解释清楚的。
我认为,孤独症的病因不在脑部,而在于内脏器官失调。这种失调导致脑缺养,即缺乏脑发育和脑活动所需的营养。就像能量不足,机器不能正常运转那样,人脑也是如此。从中医上讲,我女儿是先天不足,她的肾脉非常弱(至今也是),而肾是主脑的,这就影响到脑的正常发育;同时,她也属于后天失调,脾胃功能极差,而脾为中枢(中医讲的脾,与西医的脾脏是两个不同概念),从而影响到肝、胆、心、肺,并导致肠胃吸收功能低下,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中所含营养不够,造成脑神经普遍受损,脑活动受阻。脑发育本身需要营养,供养不足还导致脑发育迟缓,同时又抢走一部分脑活动所需的营养。
因此,那么多的孤独症症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脑发育迟缓引起的,如无语言或开口晚、智力低下等;一类是脑活动受阻(脑神经受损)引起的,如无目光对视、对声音没反应或过度反应、学习困难、偏食等;还有一类是内脏器官失调直接引起的,如多动症、颠脚走路、旋转晃头、睡眠不足等。在人脑发育完成之前(7岁以前),这三类因素还会相互影响。其中,脑活动受阻可能是导致孤独症的最大因素。我女儿最早的模仿,总是要迟五到十秒发生,似乎脑神经指挥动作要半拍。
举例来说,为什么孤独症孩子没有眼光对视?为什么怕看人脸(我女儿严重时对视不超过一秒,扳她脸也不行,好象看脸很害怕)?我认为,脑营养不足会导致看人脸(目光对视)和看物品这两种脑活动同样受阻,但结果却不同,看人脸的脑活动损伤更厉害。因为物品只有大小、形状、颜色和位置,而一般说只有位置会变化,对思维的要求很低,人脑比较容易控制和掌握。这就是为什么孤独症孩子喜欢搬东西,即蔡逸周教授所说的长大能胜任"邮差工作",我女儿每天的重复动作中,翻抽屉、翻包、搬纯水桶、发扑克牌等就属此类,我们从小经常带她上翻斗乐玩,在一群小朋友中间,她不看其他小孩子,不和他们玩,只是不停地搬动彩色海绵块,可以玩一小时,乐此不彼。相比较,人脸就复杂的多,而脸上最多变化的就是眼睛,不能目光对视,说明孤独症孩子对复杂事物的把握和理解有困难,进而害怕,进而退缩,最后造成某种退化。回避目光对视,不看人脸,会造成很多问题。不能从大人的喜怒哀乐中了解情绪是什么,无从学习"对"与"错",无法掌握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互动,所以才会不听指令。不会在模仿中学习,而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
孤独症孩子与父母也有交流,但却是单向的。我女儿就是如此,她"要"的时候,或急哭,或拉你的手。
孤独症孩子不是没有思维,而是简单的思维活动受到异常强化。为什么孤独症孩无目光对视却会迷恋某几种物品或物品的某些部位。比如说,我女儿一岁半前,给她拍照,她会对镜头摆姿式微笑,发病后我们用相机对着她,她非要抢过去玩,每次都是反过来拿相机,鼻子贴着镜头,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她眼睛里只有(对着她的)镜头,而看不见镜头后的脸!见物不见人,所以她不能按照人与物的关系、位置来正确模仿。
就是在看物品时,也有复杂和简单之分。物品的整体复杂,其中的部件相对简单,有一阵我女儿玩玩具就和正常儿童不一样,若是电动玩具,每次她总是摆弄开关,要#p#分页标题#e#不就是拧玩具,无论我们怎么示范,大多不能按玩具本来的设计来玩耍,两三次就没兴趣了。可见,避繁就简,是脑活动受阻而引起的主动选择!
依思维活动的复杂程度,来对儿童正常发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级,其顺序是大小肌肉(活动)、认知、智能、语言、情感、交往。外界信息刺激的简单优先型,使得脑功能不平衡发展,而人的思维是综合处理各种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后的反应,这就造成孤独症孩子学习非常困难,不能举一反三;孤独症孩子的不幸,还在于同时存在的外界信息刺激的复杂退化型。比如说视觉与听觉的发展分化,视觉比听觉接受更多的外界信息,而且是具体的,但听觉是抽象的,孤独症孩子对声音没反应却能接受视觉指令,就是因为视觉优先发展,而听觉有可能在退化,我女儿严重时,电视机声音放大到大人都难以忍受的程度,她却无动于衷地在一旁玩耍。情感、交往是高级思维活动,当然也就越来越处于弱势。为什么有的孤独症孩子智商不低(高功能),却不懂交往;为什么长大以后,有些孩子身上表层的孤独症症状如目光回避等会渐渐消失,而情感始终处于懵懂状况?用避繁就简来理解,似乎更解释得通。为什么孤独症孩子喜欢旋转的物品(电扇、车轮),因为旋转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位置和形状不会变化。
孤独症孩子身上有进有退的现象,是因为在7岁之前,人脑尚未发育完成,外界信息刺激的不同结果,导致大脑皮层的某些部位或相关脑神经衰退。两三岁前会背的唐诗,突然忘记了,一些早期的简单语言,仿佛给人偷走了。这种选择性退化,正是与智障儿的差别所在,它使得孤独症在成年之前变为一种发展性疾病,孩子对外面世界从不理解到拒绝,沉湎于自我天地,喜欢自我刺激,等等。
事实上,孤独症的成因要比我以上所说的复杂得多。因为这些症状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发展,若再加上环境及养育方法偏差等因素,更使得孤独症孩子积重难返。比如说偏食,味觉也受大脑神经指挥,脑活动受阻造成的偏差,可能会使孩子特别选择某些味道。我女儿什么都往嘴里吃,但吃到嘴里必定将她不喜欢的吐出来,那时我们就用这种方法骗她一口一口喝下中药的。偏食的结果不用说了,肯定进一步导致脑营养缺乏。
当然,以上的分析与猜测,基于我女儿的个案。不过,用它来解释那么多无法理解的孤独症现象,我觉得比现有的理论更合乎逻辑。
为什么加大运动量会改善孤独症症状?有人说运动对开发智力有益,但运动员中并没有出几个科学家,相反,聪明的孩子往往小时体质虚弱。我的猜测是,运动能改善脾胃功能,增进胃口,帮助消化,改善睡眠,从而增加脑活动所需的营养。
为什么大人也会脾胃失调却不会影响到脑活动?我的猜测是,7岁以后,大脑及脑神经发育完成,基本形成了一整套思维模式,一方面,外界信息不断刺激大脑,另一方面,人的思维这时已能完全脱离外界信息刺激而独立存在(依靠回忆、联想、分析、归纳),使得大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越用越活,而不会受阻或退化。
为什么有的孤独症孩子到了青春期,一些症状会自然减轻?我的猜测是,身体在经历第二次发育阶段时,会改变脾胃功能的走向,如果变好了,当然症状会减轻。
为什么孤独症孩子,有一半以上智能低下,有不少患癫痫?我的猜测是,肾脏及脾胃功能不足,也会导致智障和癫痫,所以有伴生现象。据我所知,上海儿童医院在治疗智障儿童时,也在用中医补脾方法。我也曾听说用中医调理治好过成年人癫痫的案例。
为什么不少孤独症孩子终生默默无语?我的猜测是,听觉神经的选择性衰退等于失聪,从而导致失语。对孤独症孩子来说,补肾比补脾更难,如果7岁前不能通过补肾或训练来刺激听力神经改善的话,大脑就会永远丧失语言功能。
为什#p#分页标题#e#么成年后孤独症也会慢慢改善?我的猜测是,脑活动受阻虽可能使部分脑神经退化,但外界信息刺激总是存在的,只是神经不起作用或异常表现,从而为脑神经的恢复留下基础,这就是慢慢浇水花总是会开的道理。
按照上述分析,孤独症治疗的思路,或许不是去寻找什么特效药。而是通过中医调理和干预训练,让我们的孩子能和其他正常孩子那样,有正常的饮食和睡眠,吸收足够的营养。脑发育是个自然过程,只要大脑营养到位,脑神经会慢慢复原,孩子天生有学习能力,孤独症症状应该能得以改善,从而逐步走上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