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弱智儿童教学实践初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展,随班就读成为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这样,培智学校中重度学生及多重障碍学生、精神疾患学生以及孤独症学生的比重就越来越大,教学对象以精神障碍严重、无语言、无沟通能力、残疾程度重、特殊行为多的人数为多。而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全日制弱智学校各科教学大’纲与教材,明确规定“针对的教学对象是轻度智力落后学生,那么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如何根据<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教育纲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需要实施教育教学呢?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中重度学生在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方法、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改革中重度弱智儿童教学的课程模式。
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主要要看课程设置是否合适,柯克和加拉赫认为:中重度弱智儿童的教育目标主要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与邻近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在家庭中或有保护性工作环境中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因此,我们依据(纲要),以生活为中心,设置中重度学生的课程。
1.以学科综合为主线。我们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领域为核心,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为主,找出学生生活环境中主要面对的问‘题形成单元主题。开学初,班级所有的任课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本班学生本学期所设主题需要设计的内容及活动,然后各自进行分科教学。这样,学生虽然接受不同的老师的教学,但是,所得的内容却是相关的。例如:语文、数学、常识等科目找出了相关的主题——去超市购物,每个科目就选取与此相关的内容。
2.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为辅助。中重度弱智儿童的教育,应是一种“生活教育”,一种经由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具有生活适应能力者,即是成功的弱智者,因此,他们学习的内容,相当一部份与生活有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来实现。如学习洗手,就可在每天盥洗的时候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做,并逐渐减少协助,教的时候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将动作编成的口诀,帮助记忆。
3.融入生活,走出课堂。中重度弱智儿童除了要学习必要的实用语数知识,学会穿衣、洗澡等个人生活处理的内容外,招呼、应付、礼节以及其他具有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和态度等交往内容的学习,也是必需的。我们在构建中重度弱智学生课程体系时,在以学会生活为核心的前提下,把学会交往,学会与人沟通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开设了社会交往课,将学校整个中重度弱智学生编成一个大班,打破班级界限,在设置的超市、医院等模拟情景中练习交往;与周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建立“伤健一家”,让中重度弱智儿童与同龄儿童、成人的各种活动中来练习与正常人的交往学习并练习正确的行为举止与道德规范。我们还定期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以参观农校、邮局寄信、商店购物,去外资公司参观等社会活动来练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
这三类课程的设置,把生活自理、适应环境,交往合作都渗透到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索中重度弱智儿童课堂教学的方法。
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教学,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要因人因地制宜,根据所教育对象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教师只有)F艮据弱智学生的心理特点,缺陷情况,教育原则,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训练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集中授课,分组操作。中重度弱智学生大都伴有多重障碍,我们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集体授课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主教、助教)分头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对前面所学的新知识进行了巩固和练习。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缺陷、差异以及授课和操作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座位,便于分另,l辅导。
2.创设情境,模拟练习。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如:在“上超市”的单元教学中,我们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去超市购买物品,来巩固课堂上所认识的物品以及钱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要比在课堂上学习来得放松、活泼,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
3.开放教学,家长参与。在众多的弱智学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具有高学历,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状况也深为关注。我们在工作中,主动寻求家长的合作,引导家长加入和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我们要求每位学生的家长,每月至少来校两天,并欢迎家长随时来校参与孩子的学习。开放的教学,也使学校的教学改革获得了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4.协同教学,灵活运用。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发挥个人所长,共同合作指导两个或更多班级的学生。我们为中重度班配备2—3名教师,让他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自我协商和调节内容,根据课题和教学需要进行大班教学、小组讨论、独立学习等。较强的灵活性更适应中重度的孩予的特,氮。
三、尝试中重度弱智儿童的多种评估方法
评估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需与同级的学生作相互比较,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其目的是考核学生的成绩,监察学习进度,找出学生的长处和弱点,让教师根据评估的结果拟订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因此,评量表的设计要以课程大纲为基本,教什么,评什么,并分析学习结果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法:
1.初步评估:我们在制订每一份个别教学计划之前,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估,以便确定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寻找教育基线,确定起步点,制订学生的长、短期目标,便于编订教学计划。
2.进展性评估。我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开展进展性评估,以评鉴学生的学习表现,学生的达标情况,协助学生改善学习。如我们在每个短期目标完成之后,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拓长、短期目标是否切合实际,评量方式是否正确,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提供的相关服务是否合适等等。在进行进展性评估时我们采用任课教师平时的观察、不定时评估等动态性方法来完成。
3.总结性评估。为了显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所达成的水平,我们通常在学年或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一方面是测评学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改革成绩报告单,以总结性评估的形式向家长反馈,汇报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