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的个案研究
个案基本情况:
YL,小名阳阳,男孩.1999年出生,现年7岁.三岁左右时妈妈即发现孩子有异常,三岁半时经北医六院诊断为自闭症倾向,但因家庭意见不统一和观念上的认识错误,致使家庭矛盾突出,故一直未进行干预训练,2005年6月私立幼儿园毕业被普小拒绝.2005年9月到我任教的中心进行训练,入校时对其进行六大领域初期评估(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其结果如下:
评估人:杜彦君老师 YL家长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257分 |
249分 |
213分 |
209.1分 |
237分 |
175分 |
以上各项满分均为400分
侧面图如下:
六大领域达标率结果如下:
领 域 |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达标率 |
63% |
62% |
53% |
52% |
59% |
44% |
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和对孩子的观察,总结出六大领域能力方面的优弱势分析对比:
如下表
领域 |
优势 |
弱势 |
运动 |
具备跑,走,跳跃,爬行,翻滚,拍球等能力。会写字,剪刀剪直线,串珠等. |
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不足,跑步时动作笨拙,不会骑车,不会滑轮滑.肌体力量和自控力不足,写字不能入格,不能剪图案,不会折纸. |
感知 |
能用视觉相同配对,分辩颜色,形状,及大小,长短,高矮.能用听觉分辩声响等 |
触觉分辩物体特征能力不足,目光对视差,视线移动慢,视觉范围狭窄.听觉分辩音乐节奏能力差. |
认知 |
认识常见的物品并知道其功用,认识基本的颜色,形状,认识并能书写常用的汉字. |
认知结构不完善,事物之间的分类,配对,比较,对应关系认知不足,数概念差,想像力不足,不理解一此字词的内在含义. |
语言交 往 |
有沟通的意愿,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能理解日常用语.能背诵简短儿歌,能回答简单问题. |
口语表达长度不够,不会问问题,不能进行持续对话,不会阅读,不会唱歌. |
生活自 理 |
具备穿衣,穿鞋袜,吃饭,洗手,如厕小便的能力. |
生活自理意识差,动作慢,时常处在家人的辅助之下. |
社会适 应 |
能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并听从家人的指导. |
参与活动或游戏的兴趣差,内在动机不足.并且有看手,摇头,晃动身体的刻板行为,有时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发脾气. |
根据YL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一个阶段的训练计划(2005年9月――2006年2月)以综合认知为主,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一.本阶段的训练目标:
1.调整家长的心态,稳定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创造和协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孩子的教育训练.
2.增强孩子运动技能,进一步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
3.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学习环境.
二.本阶段的训练原则:
1.正向强化的原则:通过强化物的运用,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原则:本阶段以语言沟通和认知训练为重点,辅之感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3.有针对性的原则:运动训练以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为主,进行运动技能和肌体力量的训练.
三.本阶段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根据YL小朋友的初评分析,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IEP),并与家长取得共识.重点内容如下表:
领域 |
内容和方法 |
运动 |
1.跑步:每天匀速慢跑30分钟.(锻炼孩子的体力) 2.爬楼梯:每天爬楼梯20分钟(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3.跳蹦床:每天跳30分钟(锻炼孩子体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4.跳羊角球:每天跳20分钟(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5.拍球:每天拍15分钟(锻炼孩子节奏感和视动协调力) 6.走平衡木/站平衡台:每天坚持20分钟(锻炼孩子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7.单脚站立:每天坚持10分钟(锻练孩子平衡能力) 8.跳越障碍:以40CM高度为准,每天10分钟(锻炼孩子的综合运动能力) 9.骑自行车:每天练习20分钟(锻练孩子的综合运动能力) 10.体育游戏:群体竟技游戏(训练互动,团结,争先意识) 11.精细动作训练随课堂完成. |
感知 |
1.目光追视:用眼睛看手电筒光. 2.视觉感知:看老师远距离用手指的东西,并说出看到的物品名称. 3.做模仿操:跟老师一起做儿童模仿操. 和老师一起听音乐打节拍. 5.触觉感知:用手在口袋中摸物品,通过触摸告诉老师摸到的是什么. |
认知 |
1.事物相关联关系的认知:如小动物爱吃什么?小动物住在那?相关联的物品.物品的功用.做事情要去哪?(如:买东西去超市)认识职业人物及分类等 2.理解因果顺序:理解日常事件的因果关系(如:为什么要吃钣――因为饿了) 理解日常事件的顺序关系(卡片排序) 3.数学能力:点数报出总数(10以内) 点数写出数字 按数取物 比较10以内数字的大小 知道"+"的涵义(如:听到"加上"把物品累积起来) 知道"-"的涵义(如:听到"减掉"把物品拿走) 知道"="的涵义(如:把数量相同的两组物品用等号连接起来) 4.文字理解:字词理解:单字组词语/单字组多词(如:"大"组词:大象,大马,大太阳等) 句子理解:(词语填空,如:今天,我去( )买东西,我买了( )和( )都是我爱吃的.) 理解表达:把一段文字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今天的天气非常好,我背着书包,去幼儿园上学.) 5.阅读;阅读简短的文章或课文(丰富词汇,增加知识储备.) 6.想像能力:把图形变成各种物品(如:把圆形填几笔画成蓝球,把正方形填 几笔画成饼干,把三角形填几笔画成雨伞.) 玩积木(如:用积木搭房子,用积木搭桥,用积木搭高楼等) 玩雪花片(如:用雪花片做花朵,用雪花片做盘子,用雪花片做帽子等) |
语言 交往 |
1.背诵儿歌/短文(锻炼口语的表达长度) 2.词语接龙:由两个人/三个人参与(如:大-大马-马路-公路-公鸡) 3.主题对话填空:二对一训练,由老师发起,学生完成( )内的内容,另一人辅助.(如:前几天我生病了,我去医院( ),医院看病的人( ),我先去( ),挂完号去找( )看病,医生开了( ),我拿着药去找( )找针,看完病我坐( )回家了. 4.事情的讲述:把刚刚发生过的事情讲述出来(开始可以用文字或图画帮助回忆) 5.传话练习:原话传递(如:去问王老师"加餐吃什么") 转述传递(如:"阳阳我的笔找不到了,你去帮我问问姐姐,他看没看到老师的笔") 6.语言交流练习:由三人共同完成(如:设定一个奖励物,让孩子运用语言,使老师把这个奖励物给自己,另外一个人辅助孩子) 7.讲故事:把己经熟悉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 |
生活 自理 |
1.自己穿/脱衣裤,鞋袜. 2.自己洗手,洗脸,擦油. 3.自己吃饭,收拾餐具. 4.自己如厕大小使.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完成,减少家长的辅助.) |
社会 适应 |
1.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提高自控能力. 2.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并能积极表现. 3.能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 4.沟通技巧:问好的方法,答谢的方法,找人的方法等. |
同时制定了YL小朋友的家庭训练计划:(IEP实施的家庭辅助计划)
目的 |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结合孩子的能力,完善IEP训练. |
方法 |
结构化教学与随机化教学相结合 |
实施 时间 |
周六日和假期(由家长实施) |
具 体 内 容 | |
运 动 |
1.大运动: 爬楼梯:均速每次30分钟左右. 跑步:均速跑20-30分钟,双臂协调摆动,在户外完成. 高下跳:以家中靠背椅的高度为准,每次10分钟. 跳障碍:高度以30-40CM为宜,每次10分钟. 拍球:每天完成量为:双手轮流拍100个,双手齐拍100个. 接抛球:接抛双球,每次10分钟(节奏流畅,空间范围大) -60CM,每次10分钟.(扒在垫子上) 2米进行原地定点投蓝。 练习单脚站立:左右脚轮流站立20秒保持平衡。 练习滑轮滑:能控制身体保持平稳。 2.精细: 操作剪刀:练习独立剪图形,沿边剪图案.(重点练习) 折纸:练习对边折,对角折,折角. 画画:练习有主题的画画,如画一个太阳,引导孩子说出天上除了有太阳还有什么?-有白云,还有什么?-有小鸟,还有什么?-有飞机,还有什么在天上飞?-有风筝,谁在放风筝呀?-小朋友放风筝,最后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3.综合训练:去儿童游乐园玩二个小时. |
感知 |
1.能感知冷热:洗澡时感受水温的冷热,户外室内温度的冷热. 2.能感知快慢:在跑步时让孩子感知速度的快慢,听音乐时感知节奏的快慢. 3.能感知远近:在玩游戏时进行训练。如:我离妈妈越来越近,我离妈妈越来越远,让孩子感知空间距离变化. 4.能感左右,前后:在玩游戏时进行训练。如:姐姐站在阳阳的左边,妈妈站在阳阳的右边,爸爸站在阳阳的前面,奶奶站在阳阳的后面. |
认知 |
1.数学能力,巩固"加"和"减"的实物操作练习。 发展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如:树上有三只小鸟,又飞来二只小鸟,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要有描述性的场景.画一颗大树,再用五只小鸟来演示这个过程,然后再让孩子进行计算,只有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才能解决应用题的问题。 2.对时间概念的理解:1.对星期的时间概念的理解.第天早晨起床后让孩子定时画日历,或做一个星期时间理解牌,每天做标记,让孩子明白周一....周日的时间概念. 2,对一天的时间概念的理解.如:早上,中午,晚上。把时间名称和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孩子才容易理解记忆,如早上起床,中午吃饭,晚上天黑了。 3.看卡通片:适合3----4岁儿童看的动画片为宜,看的过程中要适时停顿, 予以讲解,让孩子明白情节过程。 4. 事件的再现能力:将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回忆一遍,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可以配上图画帮助理解记忆. |
语言交往 |
1.描述能力:能说出别人在干什么,老师做一系列动作/活动让孩子描述,一组活动以3---4个动作为佳。如: 拉开抽屉,然后拿出一本书,打开书看。 拿起一张纸,擦擦鼻涕,仍后扔到垃圾筒里 打开笔盒,拿出一只红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太阳。 拿起杯子,倒满水,然后把水喝掉。 打开柜子,拿出一件衣服,穿在身上 拿起遥控器,把电视打开,然后把遥控器放在桌子上。 。。。。。。。。。。。。。。。。。 2.阅读短文:身体坐端正,两手拿来书,大声朗读. 3.传话训练:让孩子去问其他人一些问题或传递一些消息,如让孩子去问妈妈球放那了?让孩子去告诉爸爸该吃饭了等. 4.讲述能力:给父母讲述自己一天的经历. |
生活自理 |
1.叠被子:早晨起床让孩子自己叠被子。 2.洗漱:练习自己洗脸,刷牙, 3.摆放收拾餐具:吃饭前让孩子自己摆放餐具,吃饭后让孩子帮助收拾具。 4.收拾房间:帮助姐姐收拾房间,扫地,擦桌子,摆放物品。 5.洗澡:让孩子在适当的辅助下完成放水,脱衣服,洗澡,换衣服,等工作。(此部分为家庭训练的重点) |
社会交往 |
1.游戏:孩子玩游戏的动机和兴趣较差,以互动性的小游戏为主,先培养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如:奖励性的比赛爬行,抢椅子,滚凳子,赛跑和追逐游戏。优胜者给予奖励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要靠足够的奖励来激发。 2.模仿性游戏:能让孩子学会观察和模仿,如玩学学看的游戏,告诉孩子你和我学,我做什么你做什么,老师模仿各种动作,孩子在一边无语言模仿。 3.参加社会活动: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去公园玩,去参观展览等. (此部分为家庭训练的重点) |
家庭训练安排建议 | |
早上起床后可进行的训练:练习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刷牙,洗脸.(生活自理) 画日历,进行时间概念的理解(认知) 进行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如:叫爸爸起床,问姐姐早饭吃什么? | |
早饭时可进行的训练:帮忙摆放餐具,吃完后收拾餐具。(生活自理) 去叫某人吃饭(语言交往) | |
上午可进行的训练:玩游戏,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认知,(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黑板模拟课堂。) 大运动训练或精细动作训练(以精细动作训练为宜) 观看动画片 | |
中午可进行的训练:进行时间概念的理解。 帮助姐姐摘菜,洗菜,打扫,倒垃圾。 摆放餐具,收拾餐具. 进行语言交往能力训练(主题内容对话训练.如:做饭时以"做饭"为 主题进行对话训练,收拾房间时以"清洁"为主题进行对话训练。) | |
下午可进行的训练:运动,根据情况自行安排。(一般以户外大运动为宜) 画画,认知,语言描述,感知能力训练。 户外活动,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如:超市,会所,游乐园,公园,银行,理发店,饭店等.在这些场所进行社会行为和社会规范的教育,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表现,时刻提醒孩子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律能力。 收拾房间,让孩子帮忙打扫房间。如擦桌子,拖地板,摆放物品。等 帮助姐姐/妈妈准备晚饭,做力所能及的事。 | |
晚上可进行的训练:爬楼梯(饭后30分钟后) 游戏(人多气氛要活跃) 看动画片 洗澡时进行感知和自理能力的训练 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如:帮助其回忆一天的经历,把一天中有最有意义的事情写出,画出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
四.本阶段训练内容的实施方式:
1.以个别强化训练为主,以群体互动教学为辅.
2.以学校结构化训练为主,以家庭辅助性训练为辅.
3.以专业团队教师训练为主,以家庭成员参与为辅.
五,本阶段训练的课程比例安排:
根据三元训练体系的要求,YL小朋友在学校训练的课程比例安排为:综合运动训练:沟通认知训练:行为情绪训练=4:5:1
学校一日课程安排如下:(8小时)
课程内容 |
时间 |
三元类属 |
晨跑 |
30分钟 |
基础训练 |
感统训练 |
60分钟 | |
综合认知课 |
30分钟 |
主流训练 |
电视教学 |
30分钟 | |
个别训练 |
60分钟 | |
音乐教学 |
30分钟 | |
手工艺术 |
30分钟 | |
午餐 |
30分钟 | |
午睡准备 |
20分钟 |
协调训练 |
综合运动训练 |
60分钟 |
基础训练 |
单元主题课 |
30分钟 |
主流训练 |
群体游戏活动 |
30分钟 |
协调训练 |
放学后活动 |
40分钟 |
基础训练 |
六,本阶段的训练效果:
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家长的紧密配合之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其对比结果如下表:
序号 |
项 目 |
本阶段训练前 |
本阶段训练后 |
1 |
骑自行车 |
不会 |
能独立骑自行车 |
2 |
滑轮滑 |
不会 |
能慢慢滑 |
3 |
拍球 |
只能拍十多个 |
能同时拍两个球 |
5 |
站平衡台 |
站不稳 |
能站平衡台上接抛球 |
6 |
跳蹦床 |
跳十分钟左右就要休息 |
可以连续跳20-30分钟 |
7 |
唱歌 |
不会唱,无节奏感. |
会唱简单的儿歌,可以随音乐打节拍. |
8 |
数学能力 |
只会点数 |
会做10以内简单加减法应用题 |
9 |
画画 |
会画简单的个体图案 |
能根据要求画一幅完整的作品 |
10 |
阅读 |
会读儿歌 |
能阅读课文,并且姿态端正,语音流畅. |
11 |
讲故事 |
不会 |
熟悉的故事能讲述出来 |
12 |
问问题 |
不会 |
会问"这是什么?""某某去那了?" |
13 |
对话 |
不能持续对话 |
能持续对话5-7个回合 |
14 |
时间概念 |
只有早,晚的概念 |
有星期的概念 |
15 |
穿衣服 |
意识差,速度慢,需辅助 |
能及时的独立完成 |
16 |
如厕小便 (在学校) |
姐姐带着去 |
自己独立去 |
17 |
收拾餐具 |
不收拾 |
能自己端饭,送碗盘,擦桌子,扫地. |
18 |
行为问题 |
要求得不到满足会发脾气 |
基本上不发脾气 |
19 |
看动画片 |
不看 |
可以坚持看30分钟左右.如<天线宝宝>,<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洪恩宝宝看世界>,<蓝猫>会玩<娃娃,丫丫> 教学软件等. |
2006年1月对其进行六大领域二次评估,其结果如下:评估人: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326分 |
347分 |
360分 |
310分 |
372分 |
213分 |
以上各项满分均为400分
其侧面图如下:
六大领域达标率结果如下:
领 域 |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达标率 |
81% |
87% |
90% |
78% |
93% |
53% |
七.本阶段训练的总结:
1.从一测和二测数据分析:在一测基础上六大领域的平均进步率为: 43.86 %,六大领域综合达标率由原来的:55.83%增加到: 80.33 %.其中认知的进步率最大为:69%,社会适应的进步率最小为:21.7%,
2.通过对训练过程进行分析:在本阶段的训练中以综合运动训练和沟通认知训练为重点,两个部分的训练均达到了予期目标,下一步的训练中,在深化前二者训练的同时,对情绪和行为训练的时间量的安排比重适度加大.
八.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领 域 |
问 题 或 不 足 |
运 动 |
运动的协调性不足 例,不会踢足球,不会跳绳. 滑轮滑,投蓝球仍需加强. 剪刀剪图案精细度不足,折纸技能不足. |
感 知 |
听觉,味觉经验积累不足,如:根据听到的知道歌曲名称,根据看到的知道食物的味道. 视线短,视觉范围窄,关注外界事物的能力不足. |
认 知 |
非语言的理解能力有待于加强,规范地抄写生字,词语造句能力需提高。画画,音乐的能力需完善. |
语 言 交 往 |
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差,语言的运用较被动, 对肢体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不足 |
生 活 自 理 |
不会自己洗澡 |
社 会 适 应 |
参与游戏/活动时内在动机差,兴趣不足,表现欲差,参与群体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坐姿不端正,小动作多.持续关注时间短,不能完成整套儿童模仿操. |
根据YL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二个阶段的训练计划:(2006年4月――2006年7月)规范社会行为,培养内在动机
一.本阶段的训练目标:
1.增强孩子的内在情感体验
2.培养参与游戏的兴趣和动机
3.学会群体教学的课堂规范
二.本阶段训练的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立足于孩了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激发孩子参与交往
的动机.
2.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原则:以情绪和行为训练为重点,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等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3.生态化训练的原则:把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中泛化训练的内容.
三.本阶段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领域 |
内容和方法 |
相关 情境 |
运动 |
1.踢足球: 两人对踢 对墙踢球 2.跳绳: 由老师或家长带着跳, 自己跳 3.投蓝球: 4.滑轮滑: 5.精细动作技能: 剪图案:要求:沿边剪切,细致流畅. 折纸:要求:折叠整齐合乎规范. 泥塑:要求:揉捻细致. 6.积极参与群体游戏和体育比赛. |
运动 训练 综合运动游戏 活动课 手工艺术课 |
感知 |
1.听觉训练:听儿童歌曲,让孩子唱出来,并能说出歌曲名称. 2.味觉训练:让孩子品尝各种食物味道. 3.视觉训练:锻练孩子视线长度和注意力 (1)练习向上打气球 (2)两人相互打气球 (3)两个人相互接抛沙包 (4)打吊起来的乒乓球 (5)两人在桌子上打乒乓球 (6)用玩具子弹枪打靶 (7)练习掷飞镖 (8)看老师手指的东西(由近及远,看到并说出) (9)找藏起来的东西(让孩子看着,把他喜爱的东西藏到别的房间) 锻炼孩子的视觉辩别能力和注意力 (1)练习走迷宫(由简单到复杂) (2)练习拼图(12块拼图-40块拼图) (3)练习点连线(从3x3点图---4x4点图) (4)练习数字连线(从1至20数字连线-从1至100数字连线) (5)排列围棋子(根据老师的排列图案,排列出相同的图案。无规律同时排列20个棋子-无规律同时排列50个棋子) |
音乐课 感知课 游戏课 家庭 游戏 个别 训练 |
认知 |
1.理解肢体语言:通过手势,动作,面部表情,让孩子明白你要表达的内容. (1)到那边把电视遥控器拿来 (2)去教室把老师喝水的杯子拿来 (3)把手纸扔到垃圾筒去,再把垃圾筒倒外面去. (4)去外面拿擦地的拖把 (5)把衣服穿上,我们回家了. ..................... 2.写字.抄写课文. 3.画画.有技巧地进行绘画. 4.音乐.练习唱儿童歌曲. 5.造句.用词语造句. (为进入普小做基础知识准备) |
个别 训练 家庭 训练 音乐 教学 手工 艺术 |
语言 交往 |
表演:把一些熟悉的故事排练成话剧,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
单元 主题课 节日 活动 |
生活 自理 |
日常自我清洁:让孩子独立完成刷牙,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换衣等工作. |
日常 训练 |
社会 适应 |
1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激发参与的动机. (1)赛跑的游戏:在前方设定奖励物(喜欢的玩具/食品.)"预备――跑"快者得到奖励物,气氛要热烈,人多最佳.(保证孩子有70%的成功率) (2)小兔跳的游戏:方法同上 (3)小乌龟爬的游戏:方法同上 (4)抢椅子的游戏:两个人绕着椅子走,以鼓点为约定,鼓声停止时坐下,坐到椅子上的得到奖励物. (5)碰撞的游戏:老师(家长)同孩子各抱一个枕头,进行碰撞,把对方撞倒为优胜,得到奖励物. (6)捉迷藏的游戏:家长拿着奖励物藏起来,孩子找,找到了得到奖励物.(可适当辅助) (7)大灰狼抓小羊的游戏:家长扮作大灰狼,孩子扮作小羊,听到"大灰狼来了"的口令后孩子速迅跑到床上藏到被子里,否则抓到被胳痒.(要有50%的机率抓到孩子) (8)追逐的游戏:一个人拿着汽锤追,另一个人带着孩子跑,追到会被汽锤打. (9)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2行为规范:有端正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1)站端正:要求:立正站好保持不动,达到要求给予奖励,能站立不动30秒――能站立不动10分钟.用秒表计时. (2)坐端正:要求:抬头挺胸躯干正直,手背后,达到要求给予奖励.保持1分钟――保持20分钟,用秒表计时. (3)做儿童模仿操:要求:姿式标准,伸展到位. (4)自己完成作业:每天安排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作业内容是孩子己经掌握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无需陪伴独立完成,完成了给予奖励,用秒表计时. (5)自己做简单家务: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摆放物品-收拾脏衣服放洗衣机里-扫地-倒垃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予奖励,用秒表计时,用任务单提示. (6)自己去买报纸:让孩子自己去楼下/附近买报纸 (7)自己去买东西:让孩子自己去附近商店/小超市买指定的东西, (注:孩子始终都要处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保证安全,必要时及时指导) |
小组 游戏 个别 训练 家庭 游戏 音乐 游戏 群体 游戏 音乐 治疗 个别 训练 群体 活动 家庭 训练 情境 训练 |
四.本阶段训练内容的实施方式:
1.以群体化教学为主,以个别化训练为辅.
2.学校训练和家庭训练并重.
3.增加训练人员的参与数量.
五.本阶段训练的课程比例安排:
根据三元训练体系的要求,YL小朋友在学校训练的课程比例安排为:综合运动训练:沟通认知训练:行为情绪训练=3:1:6
学校一日课程安排如下:(8小时)
课程内容 |
时间 |
三元类属 |
晨跑 |
30分钟 |
基础训练 |
感统训练 |
60分钟 | |
点心分享活动 |
30分钟 |
协调训练 |
多媒体教学活动 |
30分钟 | |
认知个训 |
50分钟 |
主流训练 |
音乐游戏活动 |
30分钟 |
协调训练 |
手工艺术活动 |
30分钟 | |
午餐 |
30分钟 | |
午睡准备 |
20分钟 | |
综合运动训练 |
60分钟 |
基础训练 |
主题游戏活动 |
30分钟 |
协调训练 |
群体游戏活动 |
30分钟 | |
音乐治疗 |
40分钟 |
六.本阶段的训练效果:
本阶段的训练时间是四个月,YL小朋友的出勤率是95.8%.各方面能力进步情况
对比如下表:
序号 |
项 目 |
本阶段训练前 |
|
1 |
踢足球 |
一脚踢开,但方向性不强. |
可以两人对踢,会用脚停球,并踢向任意方向. |
2 |
跳绳 |
不会 |
由老师带着一起跳 |
3 |
投蓝 |
投不中(蓝高 |
投中5-6个/投10次 |
5 |
滑轮滑 |
自己在地上慢慢滑行 |
滑行流畅,方向控制较好. |
6 |
剪纸 |
只能剪图形 |
能沿边线剪复杂的图案 |
7 |
折纸 |
会对边折,对角折,折角 |
能按步骤折出简单的作品,无需辅助. |
8 |
视线范围 |
视线范围窄小,极少关注远处的东西. |
能看到远处的,指给他看的东西 |
9 |
走迷宫 |
会走简单的迷宫 |
会走复杂的动物迷宫 |
10 |
拼图 |
拼12块的拼图 |
能拼40块的拼图 |
11 |
点连线 |
不会 |
能做4x4阵图的点连线 |
12 |
注意力 |
持续注意时间短,耐力差 |
能持续注意15-20分钟 |
13 |
肢体语言的理解 |
明白单个动作的表达含义:如"摆手""点头""坐下""站好"等 |
能明白一组非语言动作所表达的含义:如"把你的书包拿过来写作业" |
14 |
故事表演 |
不会 |
能完成熟悉的故事情节表演(需辅助) |
15 |
洗澡 |
家人给洗 |
在语言指导下自己洗 |
16 |
游戏 |
不积及,没兴趣,被动参与. |
玩游戏时很高兴,有时会主动要求玩. |
17 |
课堂规范 |
坐不住,小动作多,注意力差 |
无需陪伴,课堂纪律良好,注意力集中. |
18 |
儿童模仿操 |
老师在前面示范,需不断提示. |
独立完成整套动作. |
19 |
自己买报纸 |
不会 |
能独立完成 |
20 |
买东西 |
和家人一起去 |
独立去小商店买东西 |
21 |
做作业 |
家人陪伴监督 |
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
2006年7月对其进行六大领域第三次评估,其结果如下:
评估人: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352.3分 |
379分 |
382.2分 |
350分 |
383分 |
327分 |
以上各项满分均为400分
其侧面图如下:
六大领域达标率结果如下:
领 域 |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达标率 |
91% |
95% |
96% |
87% |
96% |
82% |
七.本阶段训练的总结:
1.从二测和三测数据分析:在二测基础上六大领域平均进步率为 :13.24 %,六大领域综合达标率由二测的:80.33%增加到:90.97 %.其中社会适应的进步率最大为:53.5%,语言交往的进步率最小为:2.9%.
2.通过对训练的过程分析:在本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认真贯彻和执行了三元训练体系的精神和要求,本阶段有针对性地突出了行为和情绪的训练,因而效果明显.并使阳阳适应教学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为上小学打下了基础.#p#分页标题#e#
2006年7月15日――2006年12月)信息追踪反馈,提高随班就读的适应能力
一.本阶段的目标:
1.做好随班就读前准备工作,使孩子适应普小的学习生活.
2.在就读过程中发现缺点,弥补不足,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化.
二.就读前准备工作:
1.内容:学前适应
实施时间:15天
8月1日期间,在河南某小学参加学前辅导班.(陪读)
实施效果:对普小的上课形式,课堂要求,上下课的制度基本能遵守.
2.内容:熟悉课程
实施时间:30天
落实情况:
实施效果:一年级上学期课程基本得到预习
3.内容:熟悉学校环境
实施时间:7天
落实情况:每天去学校玩一会,让孩子熟悉校园内外的环境.
实施效果:对学校的基本环境和基础设施均熟悉.
4.内容:熟悉老师,介绍孩子情况.
实施时间:7天
和老师近距离接触,相互熟悉.
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和指导.
(注:2.3.4项同时进行)
三.入学后的反馈问题和解决方法:
反馈问题1:上课时同学回答问题跟着说
分 析:对课堂规则的认识不足
解决方法:在家模拟课堂加强练习,如:当爸爸回答问题时,提示孩子保持安静.
反馈问题2:过于关注姐姐的反应(姐姐陪读)
分 析:因长期陪读式的教育,致使孩子对特定人物的反应过于敏感.
解决方法:在课堂上,姐姐由原来的坐在孩子旁边,调整坐到孩子的后面.同
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
反馈问题3:体育课赛跑时,跑了一半就走掉了.
分 析:对体育运活动的规则认识.自控能力和参与意识不足.
解决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练习,多予鼓励并让孩子明白赛跑时"起点"
和"终点"的关系
反馈问题4:排队时不知道自己该站那
分 析:对空间位置关系的认识不足.
解决方法:站在一个固定同学的后面(每周换一个同学),并要求这个同学提
示和帮助他.
反馈问题5:放学时经常会把同学的书本装到书包里
分 析:对所有物的认识和分辩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把书本都在封面固定的地方写上名字.
四.本阶段的干预效果:
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后期的反馈指导,YL小朋友己基本适应普小的学习生活,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良好.
具体反思:
通过六大领域达标率对比结果可以看出:
领 域 |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一测达标率 |
64% |
62% |
53% |
52% |
59% |
44% |
二测达标率 |
81% |
87% |
90% |
78% |
93% |
53% |
三测达标率 |
91% |
95% |
96% |
87% |
96% |
82% |
在三元训练体系的模式下YL小朋友无疑是个较成功的个案.具体反思整个训练的过程,
该个案成绩的取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训练的重点.在每个阶段的训练中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方案,并在训练方案中突出了训练的重点,根据训练方案安排其训练内容,重点突出全面发展,力争做到训练的科学化,合理化,个别化,保证孩子的训练质量.
2.课程比例.根据每个阶段训练过程的不同要求,通过适度合理的课程时间量的安排.保证了每个阶段的训练方案内容得以确切落实.
3.训练强度.孩子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需要时间和量的积累,通过量变达到质的飞跃,所以在训练量上适时强化,并保证训练时间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4.团队的配合.在孩子的训练中团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之间有效配合,学校和家庭之间密切协作,定期交流保证训练计划的顺利落实和行之有效.
综上所述: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和精细化的教育.孩子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最适当的教育,永远是我们不懈努力要做的事情.但每个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较大,真正的认识这些差异,抓住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切实地把三元训练体系的精神和要求贯彻和落实到孩子的训练当中,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用平等,至爱,科学,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帮助每个自闭症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是我们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培训中心永远不懈努力追求的方向.
主要参考书目:
1《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儿童行为纠正方法》钱秋谨泽
4《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张俊芝编
5《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中残联编1997
作者为本中心杜彦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