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回归主流
柯克(S.A.Kirk)对于回归主流的定义是:
1.特殊儿童必须与其正常的同侪安置在一起。
2.在普通班中必须获得特别的辅助。
3.最少限制的环境下尽量使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处在一起。
「回归主流」的理念在于让特殊孩子不再在隔离的特殊环境中学习,而是回归到普通班级和普通孩子们一起学习,目的在尊重特殊孩子的受教育权,使他们回归到小区,同享小区的教育资源。
回归主流的趋势,主要来自传统学校教育方案对特殊儿童的不当处理,特别是对自足式特殊班级的诟病。
国内的小学现在也有「回归主流」的趋势,普通班也接受部分特殊孩子,但是,那是在特殊小孩和普通孩子同在相同、未经设计的环境下共同学习,特殊孩子的学习教材不作特殊设计,学习成果不被作特别评估,与融合教育的理念不同。
对任何一种障碍的儿童,特殊教育的环境与教学方案,仅是一种过度的措施,而非终极的目的,特殊教育的目的在帮助儿童克服其生理的、心里的与社会的障碍,能适应正常的环境,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因此隔离的措施无疑剥夺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接触的机会,长期的生活在特殊环境中,非旦失去正常的社会经验,且将减损其应有的适应能力。
在回归主流的潮流下,许多轻度障碍或低成就的学生被安置在普通班,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常遭遇到许多困难,为了满足这些在学业或行为上需要特殊协助的学生,资源班因而诞生。
资源班的角色即是沟通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一座桥,透过这座桥,让学生能在学校部份的时间里,接受此个别化教学的支持性服务。这种个别化、适性化的个别化教学,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做紧密而确实的联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或心智结构,受到实质的改善与提升。
融合教育 ( Inclusion )
融合 ( inclusion ) 指的是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级,成为普通班一份子的教育方式。
美国早在1975年的残障儿童教育法中,即强调提供特殊儿童一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环境。所以在1970年代即有回归主流 ( mainstreaming ) 的教育方式 ( 特殊班学生在非学科时间进入普通班上课,但课程并未为其调整,特殊学生只是跟着普通学生的进度上课 )。
在1980年代美国兴起普通教育改革 ( Regular Education Initiative,简称 REI ) 运动,其宗旨为尽量将轻度、中度的特殊儿童放入普通班级,直接在普通班级中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并减少抽出( pull - out ) 教室的措施,连以前须安排在资源教室者都尽量放在普通教室中教育。接着自1990年开始,美国更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将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所以,融合教育在美国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一环。
反观国内不仅特殊教育的发展较慢,教育改革也是最近几年才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也许教改要做的事太多,融合教育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简而言之,融合教育 ( Inclusion ) 的理念是承继回归主流教育的基本理论,让特殊小孩不再在隔离的特殊环境中学习,而是回归到普通班级和普通小孩们一起学习,并且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每个小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