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假日孤独的孩子
提要:今天是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 回望本该轻松愉快的寒假,不少孩子却只能以一个“苦”字来形容———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不是被围困在各式各样的补习中,就是被父母以安全为由“关”在家中。那么这样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还是无尽的伤害?心理专家和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另一种校园生活 “没想到一个假期就这样过去了”,2月2日,在武昌洪山一街道见到林涛时,对于即将过去的寒假,他感慨不已。 今年的寒假比往年多一周时间,本以为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的林涛,接到了父亲制定的寒假补习时间表:春节前赶齐各学科老师布置的全部任务;初一初二给亲朋拜年;大年初三(1月24日)起进入新东方初中听力口语封闭集训营;1月31日下午离营。一个假期就这样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过去一到放假,林涛最开心的就是去乡下外婆家,和表兄妹们一起玩。可是这个寒假他总是匆匆忙忙的。一天中最放松的是晚饭之后,上网打打游戏,一般玩上半小时就会接着做作业。过年这几天,连父母也放他假了,让他好好休息。但他还是不敢放松,因为作业总是要做完的,“不然就来不及了”。 “这么辛苦能受得了吗?” “不这样又怎么办?”林涛扶了扶镜架,一脸苦笑。 连日来,记者从武汉市一些中小学了解到,面对长假,像林涛这样在补习中度过寒假的不在少数。中小学生并没有真正轻松起来。 汉口一小学李老师介绍,现在学生虽然一般没有成书的寒假作业,但是各科任老师布置的习题也是数量惊人,每天都别想轻松。而同样的尴尬也摆在了大多数学生家长面前:假期时间长了,家长们都要上班,谁来陪着孩子玩,谁来管孩子呢?孩子们不得不在家长的安排下,再走进各种各样的文化、美术、书法等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补习班”,开始另一种与校园类似的学习生活。 被关在“笼子”里 年前,汉口鄂城墩附近某小区,小学三年级的扬扬(化名)因扮吊死鬼险丢了性命。 扬扬父母都是上班族,平时在学校里扬扬还可以和同学一起玩,放假后,害怕孩子出事的父母把他一直关在家里,10岁的扬扬每天除了做作业就只能看看电视。一次看到电视中的丫环扮吊死鬼好玩,闲来无事的扬扬在家拴上一根绳,演示起来,母亲下班回家时,扬扬已是脸色发紫,口吐白沫……整个春节,扬扬都是在儿童医院度过。 记者在武汉三镇街头进行了随机访问,有六七成的孩子表示放假之后几乎没出去玩,成天闷在家里。 “一个人在家无聊死了,真恨不得明天就开学,那样就可以和同学一起玩了!”面对孩子的“控诉”,一名张姓同学的父亲也有些无奈:孩子还小,怕他出去玩学坏了,只好把他关在家里。 据了解,过去学校还曾要求学生定期返校,集体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到图书馆借书,组织学生劳动,进行智力竞赛等等。但现在很多学校都把这项有意义的传统给取消了。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寒假无人陪伴的孩子不在少数,尤其是小学生更普遍。为了排遣孤独,一些孩子或流进网吧,或沉迷于电子玩具和电视。 专家的忧虑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 武汉大学一位社会学家认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不少父母一心扑在事业上,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自然减少了。当前都市孩子的孤独倾向加重有其深远背景:第一,中国出现了8000多万独生子女,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第二,平房的减少,高楼的增多,由于楼房的封闭性,人们的交往明显减少;第三,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交往。这些对孩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将起到负面影响。 心理咨询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学生长时间习惯集体活动后,假期回到人少的环境,都会感到一些失落,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只不过这种感受在小孩身上更明显。假期一个人在家或背负繁重的学习任务,严重的可能产生自闭症。 他指出,家长有必要为孩子安排假期计划,充分安排孩子学习、参加体育活动,安排参加集体活动,条件允许还可以带他们外出旅游,从而让孩子走出狭小的假期生活圈子。 洪山中学的许老师则认为,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看,假期学生的管理应该是属于社区的,孩子离校后马上到所在社区去报到,由社区组织参加假期实践活动,“我们的社区还应更努力地在这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