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儿基会官员谈中国残疾儿童现状与康复教育
听众朋友,孩子生下来就身患残疾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是更不幸的是,由于残疾,孩子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人生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近公布了与中国卫生部、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共同合作,对中国0到6岁儿童进行残疾抽样调查的结果,旨在为制定残疾儿童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这是自1987年以来,在中国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儿童残疾状况调查。在接受华语广播记者姚咏梅的采访时,儿基会驻中国办事处项目官员袁敏首先介绍了这次调查的目的和儿基会在其中的参与情况。 袁敏 : 87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政府连续实施了三个残疾人发展5年计划,残疾人事业也有了不断的发展,这一点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最近获得联合国人权奖可以体现出来。因此我们看到在中国,残疾人,包括残疾儿童的状况都有了相应的改变,但是过去的15年以来,我们对所作出的改变缺乏一个综合和客观的了解,也缺乏这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因此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目前0到6岁儿童残疾的发生情况、致残原因、康复现状和康复需求,为国家制定儿童的相关政策,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提供一定的依据。 姚咏梅: 调查就五类情况做了统计,分别是儿童的听力、视力、智力、肢体和精神五类方面的情况,具体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袁敏: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大概中国有0到6岁的残疾儿童139.5万,其中单一的残疾是107.1万,综合的残疾32.4万。同时调查还发现0到6岁平均每年残疾的发现率是在千分之1.946, 就是说估计下来,每年有19.9万新增的0到6岁的残疾儿童。这个数目还是很大的。 姚咏梅: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残疾儿童的数量也好,从致残的原因也好,目前的康复条件也好,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具体地来说,就是跟以往相比,有些什么变化呢? 袁敏:那么这次调查的0到6岁残疾儿童的患病率,与87年的数据比较,大概下降了0.346个百分点,就是说每百个儿童中下降了三个,在致残原因方面,变化还是挺大的,比如说在智力残疾方面,我们发现智力残疾占到残疾儿童的大约百分之54, 占的比例相当高。同时其他的残疾,比如说,像精神残疾方面,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孤独症变得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个一方面可能是调查手段比较先进,使得更多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得到了发现。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加,患有孤独症儿童的数量确实有增加的趋势,这些都可以看到,在患病原因方面,有了一些变化。同时在康复方面,也是有些改善的。我们这次调查发现,百分之67.09的残疾儿童接受了各种形式的康复训练。在需要康复器具的儿童当中,有百分之47的残疾儿童都拥有康复器具。在87年调查的时候,这个比例大概只有百分之3.5。所以儿童的康复状况还是有了一些明显的改善的。但是虽然有这些改善,与日益增长的儿童的康复需求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姚咏梅:您刚才提到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说不光是残疾儿童在智力。听力、肢体、精神方面的情况有些是由于先天性的,另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些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比如说您刚才提到孤独症的儿童数量有上升,这当然与检测手段有关,就是以前没有指标来测这个,但是也是表现出一些后天的、社会的因素对0到6岁儿童造成了影响,是不是? 袁敏:是这样的,总的来讲,就是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在起作用,当然对于这种智力残疾,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因为智力残疾,是非常难反映其原因的,有时原因非常复杂,在我们这次调查中也发现,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他们都很难说清楚智力残疾造成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