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自闭症孩子的行为模式
在自闭症孩子康复和成长的道路上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活那样的阻碍和困难,我们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改变,在尝试改变孩子的行为模式时,必须尊重孩子本人“必须这样做"的想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计划和安排,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逐步改变。
比如,有个孩子每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要先到各个教室、办公室、厕所等地方转一遍,之后才肯走进自己的教室。这已经成为了他每天必做的仪式性活动。这一行为模式的目的是为了确认“今天幼儿园没有变化,确实还是原来那个幼儿园”,以便使自己安心。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昨天已经过去了,昨天曾经存在的幼儿园并不一定今天仍然存在,老母鸡也可以变成鸭子,他们甚至会担心要是真的变成那样该怎么办才好。如果有某位老师能很好地理解孩子并能耐心地与其沟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老师是值得信赖的。在我们照本宣科地说出“自闭症孩子就是这样的”之前,我们更应该将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去了解,去考虑该为他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帮助他事先制定好巡逻顺序:在纸上写下“今天的巡逻顺序”是1号、2号、3号地点,然后分别在数字下面用文字或图形标上园长室、办公室、厕所。然后就让孩子照着这份计划逐一进行巡逻。下一个阶段,可以让孩子本人决定每个数字下面对应的地点,体验—下对自身行为作出改变或决定时的自由度。再下一个阶段,可以慢慢地尝试让孩子与老师一起来制定巡逻计划,并加上“今天只能巡逻到2号地点”这样的限制条件。 当然,这些必须通过文字或图片的方式来让孩子理解。如果固定模式的适当变化没有急剧增加孩子的不安,就可以继续尝试扩大固定模式的自由度了。
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能省略解释说明,也不要强迫孩子,这会让他们不知所措。让孩子产生安全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要让孩子回到不安的状态却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如果不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进行累积,自闭症儿童就无法掌握新的行为方式。我们只有在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后,才能通过细致观察,逐渐改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