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
本文将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扩大了,不仅仅是指针对自闭症儿童本身,而更加侧重于针对父母心理建设,以及培训父母如何思维,以及家庭成员如何和睦相处,其次是家庭教育中针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下面分两个部分来说明:
(一)家庭成员成长系列
1、 家庭教育之源——学一点哲学
哲学这门科学在正规的教学体系中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这是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这门学问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积累了无穷无尽的人生财富。当我们面临着当下科学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时,比如自闭症,我们应当寻求哲学的支持。尤其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时刻使用哲学的思辨方法,它可以给我们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辨方式。
从中国至世界,从古至今都有许多不同的宗教经过重重考验而传递下来,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虽然现在世界因宗教而发生的事情连年不断,但显然这不是宗教教义的事情,而是信仰宗教的人在行使教义时出现了偏差。
作为一个非以哲学、宗教为职业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教育从业者)来说,很难能够成为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或者所谓的学者。但是多少了解一点,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家庭教育之法——家庭成员、夫妻、亲子相处之道
以下的观点主要来自于《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虽然都是说明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但其原则与具体的方法显然也适应于家庭成员、夫妻的相处之中。
l 如何爱,才能让对方感觉到被爱
l 如何鼓励,才能让对方自我鼓励
l 如何建立规则,才能建立自律与合作
l 双赢及多赢策略
看上去很简单的道理或者原则,做上去确是一件需要不断修为才可以逐渐胜任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是更为基础的教育理念。
有个家长周末带着孩子去离家不远的一个公园里玩。刚进去不久,孩子就哭着跑回来让妈妈抱。妈妈、爸爸一直坚持没有抱。妈妈的理由是如果抱他,他就不愿意自己走了。下午回到家,孩子一直情绪低落,还破天荒地尿了好几条裤子。晚上的时候孩子对妈妈说“我今天不高兴。”妈妈、爸爸等家人还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里孩子的正常情感需求被忽视了。取而代之的是行为的矫正。孩子让妈妈抱抱是很正常的。孩子一进公园就哭着跑回来一定有他的原因。因此,我们提出针对孩子的问题,首先改变的是家长自己和周边的世界,而不是孩子本身。
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首先是孩子的情感保护者,其次才是教师。
自闭症孩子因为缺失相应的能力而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护。
关键在于我们对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接纳与尊重。
保护不仅表现在保护他们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放松、快乐的天性,使他们有信心面对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性给与孩子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3、家庭教育之路——自闭症儿童教育之终极目标:冲破障碍,通往自立之路
从世界自闭症儿童干预来看,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从1943年首次报道开始算起),以家长身份逐步发展起来的成套课程也出现了几套,比如《站起来,儿子》(Son-Rise)、《冲破障碍,“努力试”家居训练课程》等。
这些课程最大的特色在于从孩子的真实生活情况出发,根据孩子自身能力设定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考虑的目标是如何使得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以及最大可能地自理、自立。
有个6岁的小男孩,经过几年的“严格”训练,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业能力,但是问题行为增加不少。妈妈、爸爸一致认为:6岁是学前培训的年龄,只有掌握了拼音、写字、计算等学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他会写很多字,但是不在纸上写,只要趁人不注意,满桌子上满墙都是他写的字,做的算术题。他喜欢爬窗台,翻越楼梯、阳台,喜欢抠别人的眼睛,拔小朋友的睫毛,用剪刀剪小朋友的头发,用大头针扎小朋友的眼睛。有一次,他从教室里跑出来,飞速地上了楼,见老师在后面追,他笑嘻嘻地要从二楼阳台向下跳。越是惩罚,行为问题就越频繁。
4、家庭教育之技——尽可能地学习成体系的方法[1]
上文已述,现今成体系的教育方法(日本被称为疗育方法)越来越多。除流行多年的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感觉统合疗法(SI),以及最近几年来逐渐流行的人际关系干预疗法(RDI)、游戏文化干预(PCI)。这些方法虽然来自有于国外,经过多年的本土化,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内情况的做法,成为国内的主流教学模式。
还有些机构曾经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到国内培训其他的方法体系,如精神统合疗法(日本)、地板时光疗法(美国)、SCERTS Model(社会交往、情绪调控、动态支持模式)。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法会议过后,就逐渐失去了声音,没有相关专业人员等去深入研究,仅仅限于家长们自己的应用。
(二)自闭症儿童“学业”系列
这是自闭症儿童在家庭教育里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关于这一点,请参见附录A。
这方面的内容国内的各家机构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部分机构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培训的对象是父母,培训的内容就是如何教孩子,自然包括自闭症儿童应该学习的内容。故此,对本内容不加详述。
但是这里面要特别强调的是,附录中的各种课程,都是成套的,含有各个领域,如感知觉、模仿、运动(精细、粗大)、认知、语言、社会等等。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要特别注重社会性,即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练习,且尽可能地在真实的社会环境里进行。
此外,这些课程里已经设计的活动针对的是某个群体的全体成员,具体到某个自闭症儿童则要根据该儿童的综合情况(自身发展和环境)进行重新设计,才能够适合该儿童的真实需要。
下面列举一些成套的“教材”或课程,仅供参考:
1、《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茅予燕: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S?布卢姆等(著);苗淑新等(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双溪个别化教育课程——课程纲要、评量表、记录本》-重庆江津市向阳儿童发展中心印行(原为台湾双溪启智文教基金会编制);
4、《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1:使用简介及评估手册;2、教学策略;3、活动指引:模仿、知觉、大肌肉、小肌肉、手眼协调、认知(理解)、认知(表达);4、活动指引:自理及社交
5、《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特殊教育丛书)-徐云(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自闭症及交往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和治疗——自闭症儿童教学活动》-北京市自闭症儿童康复协会(编译):内部出版;2001年;
7、《儿童发展评估与课程设计》-王书荃(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
8、《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罗恩?里夫 (Ron Leaf)、约翰?麦克伊钦 (John McEachin)、蔡飞译,华夏出版社,2008-05
9、《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疗法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级别、领域和项目》(也非常详细,本人曾翻译成中文,在家长和网间传播,只是不是很广)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 Manual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p.66~71)),该书作者为Catherine Maurice(两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她的另外一本书“Let Me Hear Your Voice: A Family's Triumph over Autism”也是非常有名的。)
※特别声明:
这些核对表在大致内容上差不多,只是在具体项目分类和设定上有一些差异,因此只要使用一种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参考其他的,主要是借鉴它们的长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