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真实记录的重要性
生活是一个环境,人在环境中,下脚、走路!走出自己的路。汉普在日常生活中下脚、走路,走出自己的路。我用照片或文字严格一致地记录汉普的实践,这样的记录就是汉普实践的表达,是汉普一看就能懂的。这样的记录就是孩子康复的核心所在,这样的记录在于我,并不在于孩子。
这样去记录对我要求很高很严格,我得有这样的水平,或者说我的水平得不断地提升。首先,我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有实事求是,才是在前进。
汉普就是实事,我要求是。求是就是把实事直白出来,让任何人都能看懂。实事和求是是相互促进辩证发展的。越求是越实事,越实事越求是。在孩子康复的初期,我主要做好求是。在孩子康复的后期,我可以介入我的一些建议或提醒,因为孩子的能力已经到达了,或者也可以继续做好求是即可。
把汉普的实事直白表达出来,让汉普能看懂,让所有的人能看懂,这就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汉普康复之所在。为此,我很是费了些脑筋,只是文字是不可能办到的。为此,是需要一些辅助工具的,比如手机上的各类APP,日历!地图!天气!运动!列车时刻表!计算器!计算机上的各类软件,WORD!EXCEL!PS!等等。
我的公众号文章,以汉普能看懂为准绳。这才是不说理论之空话,这才是入木三分,抓铁有痕。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意见和赞赏,感谢公众号有了赞赏功能,促使我可以有更多的能力来写文章,写出好文章。
汉普能看懂,就意味着他能写出来。他看到结果,他就会去思考结果是怎么来的,这个能力他有了。我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我用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都在孩子的眼睛里。这就是汉普的能力。
环境是有阶梯的。先是围绕孩子本能的吃喝玩乐环境;其次是普通环境,比如超市的存取柜;再次是抽象环境,比如象棋。我相信汉普可以下象棋很好!这个结果或希望是定理之推论,是必然的。
我与一个程度好的15岁自闭症孩子下象棋。他思考的是象过河会怎么样?兵后退会怎么样?老将出宫殿会怎么样?他思考的并不是象不能过河,兵不能后退,老将不能出宫殿这些规则之上,怎么玩。抽象的刚性规则,孩子并不认为它是刚性的。你说象不能过河,但是我拿着象飞过河了呀?你说老将不能出宫殿,但是我拿着老将出宫殿了呀?你说兵不能后退,但是我拿着兵后退了呀?可以任意破坏的规则,怎么能成为规则呢?难道靠你的辅助?你阻止他的行为?还是告诉他道理?我告诉孩子因为河上没桥,所以象过不了河。孩子听到哈哈笑很高兴的样子,我知道我是在胡扯。但是面对一个没有一致性根基的自闭症孩子,他是很难在棋盘上走远的。我们逗逗乐高兴高兴算了吧,还能怎么样呢?
环境、下脚、走路,这是前三步。
环境:一个有5行2列共10个小柜子的立柜,每个小柜子都有多把钥匙。我把这些钥匙按次序一字排列。第1行第1个小柜子的钥匙放在第1位,第1行第2个小柜子的钥匙放在第2位,第2行第1个小柜子钥匙放在第3位,如此类推。这就是我设计出的一个环境。一维与二维的对应,就是乘除法。
下脚:有了环境就要下脚呀,怎么下脚呢?买回来的东西装里面,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汉普是能下了脚的,只要我给环境,他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于是他看起来很愿意很听话很自然。这是许多年打好的基础。
但是,有的孩子是不愿意下脚的!果妈把孩子需要的一个东西放进一个小箱子里锁上,连同另一个锁着的小箱子一并放在一个大箱子里,然后把大箱子锁上了。果用钥匙打开了箱子拿走了自己的东西,然后把钥匙扔了,不想让果妈锁。果不想下脚,其实已经下脚了。只要他去环境里拿东西,就是下脚。只是他走出的路,与我们希望的路不同而已,我们要尊重他的路,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路。孩子走出的路,远远超出我们能想像到的。因此,让孩子自己走,才能走出属于他自己的真正的路。孩子走路多了,碰壁多了,自然会摸索出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而这条路正是我们正在走着的路。这就是殊路同归。
环境一定是自然的,是需要的,而不是强逼的,不是刻意的。因此布置设计环境,不能有功利之心,而是以平常需要来考虑。
走路:在存取过程中,会走出路,也许一条,也许好几条,也许更多。但这样的路是孩子走出来的,不是我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走,最多是我提醒一下孩子或者我把孩子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完。
比如,汉普今早把昨晚放进去的酸奶拿出来,没有锁上小柜子的门,我锁上了。汉普要拿好几个酸奶去张定邦村,我告诉他只能拿一个,他就选择了一个拿走了。一个一个用,这更有滋味。都拿走了,一次全部打开,大部分后来都被扔掉了。教具要充分利用,最好不要浪费。因为汉普有一致性,所以我告诉他只拿一个他也同意了。
汉普要拿走哪些,他就在那些东西名字后面打对勾,然后把那些东西拿出小柜子。我来了,汉普还要拿一个东西,我在后面打错叉。我的错叉的意思是里面没有这个东西了,而汉普的对勾的意思是这些东西要拿走。后来,我建议只拿一个就行,他把余下的又放回去小柜子里,我把最后拿走的东西的名字划掉了,原来打对勾和打错叉的都不算数。这些符号与含义,只有在孩子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出现,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随机应变很重要,是灵活的。万变不离其宗,是本质的。越抓住本质越能灵活。本质是可以提前设计的,环境是有这个本质的。

我是替他谋划如何保管这些东西的。好多年来,我都是懒得管,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由与体验,现在我管他其实不是管他,是建议。这与给孩子规矩是两个概念。在孩子理解能力不到时,给孩子规矩会让孩子理解力混乱。在孩子的理解力达到时,给孩子规矩其实是告诉孩子这样做对你也是挺好的,孩子也许就会接受,也是多了一个考量。
环境建立好,孩子下了脚,路才开始走。怎么走?为什么走?走向哪里?这时候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和思考。这时候才会看到孩子所想所做。
有了环境,孩子愿意进入能下脚,这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了,是放了孩子好多年才有的能力。在孩子自己的本能的事情上,放开孩子,巩固和发展孩子的一致性。然后孩子会扩展到更普通的事情上下脚。
汉普现在的一个优势就是他在正常人的生活范围里下脚,虽然能力还有待发展,但是预示着一片坦途。汉普的所想所做已经与我们普通人在同一个范围里了,只是他能力不如普通人更强而已。他看上去很自然,已经不象一个自闭症了。
做图说是对心的表达,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做着这个事情,自闭症孩子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闭症孩子与我们普通人并无不同。换句话说,自闭症孩子和我们一样是正常的。再换句话说,天下并没有自闭症。
比如我弄了立柜和钥匙,汉普就能很自然地使用起来。有了环境,汉普就能自己下了脚!这个能力其实就证明已经走出自闭了。后面的事情只是水到渠成,开花结果而已。
路是走出来的,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在孩子东碰西碰探索走路的时候,我主要是实事求是记录。我的实事求是记录就是孩子最需要的表达!有了这个表达,孩子就会继续走下一步。孩子走路和我的实事求是记录是两腿,载着孩子和我趟过这段孤独的水草地,走向远方。
汉普买回来冰红茶,他要喝,这是可以的。关键在于怎么喝。我给了他1张10元,给了他6个一元硬币。我拿着冰红茶。
我出示纸条“冰红茶多少钱?”他念完。我说3块。他给我3个硬币,我给他冰红茶,他喝了一口,我要回来。
我出示纸条“冰红茶多少钱?”他念完。我说4块。他给我3个硬币到我手上,发现不够4块,他在思考。我说把10块钱给我,他把10块钱给我手里,拿回原先的3个硬币,我给他找6个硬币,我给他冰红茶,他喝了一口,我要回来。
我出示纸条“冰红茶多少钱?”他念完。我说5块。他给我5个硬币,我给他冰红茶,他喝了一口,我要回来。
我出示纸条“冰红茶多少钱?”他念完。我说4块。他给我4个硬币,我给他冰红茶,他喝了一口,我要回来。
没钱了,把冰红茶放起来,下次喝。这次喝了16块钱共4口。
我能与汉普做这样的回合,不需要什么辅助,因为他能力到了。我提出条件,这是一。促使他分化出钱的数与量,他在朝着这个思考方向思考,他主动做到了。他很自然。我们都很自然。
孩子的能力到哪个层次,就给同等层次环境。并不是给孩子高层次环境,把低层次能力的孩子脖子吊起来拷打。
孩子是实事,我求是,坚待这样的路线,我们会走出自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