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为残疾人呼吁的20项政策,关于自闭症有几项
两会渐渐接近尾声,目前委员们为残疾人兄弟姐妹们提了20个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如果能贯彻落实,对每个残疾人朋友都是福音,来一起看看提案具体内容。
1.张海迪:建议为残疾老人提供最低基本生活保障
张海迪: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主席、肢体残疾人
目前我国不少残疾老人的养老还面临困难,还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一方面是专业康复机构不足,更重要的是缺少专业人才。截至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可康复专业队伍不到20万人。
张海迪建议:
为残疾老人提供最低基本生活保障,让他们衣食无忧;
加快发展老年康复和托养服务,提供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
和0-6岁残疾儿童一样,残疾老人也应纳入抢救性康复范围。
2.于兵: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呼吁
于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协监事组长、听力残疾人
“残疾人群体的就业创业是我最关注的。”于兵告诉记者,希望国家在促进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方面给予更多扶持,让更多企业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今年我计划在家乡吉林带领5到10名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通过社会力量帮扶和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在种植养殖业、服务业等领域有所发展。
他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放开对聋人群体驾车的限制,推动各地积极推出服务聋人群体的驾驶培训机构,并协助其取得相应的就业机会,让聋人群体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社会职业地位、拓宽就业范围。
3.李欣蓉:推进融合教育
李欣蓉:全国人大代表、85后优秀大学生村官、壮族
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旨在让残疾人教育成为普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李欣蓉建议,改革提升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课程体系,在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中纳入融合教育的知识内容。同时,她建议做好在职普通教师接受融合教育的继续教育工作,要求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所有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一定学时的融合教育培训。
4.李莉:免除残疾人学前和高等教育费用
李莉: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肢体残疾人
“目前我国已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但繁重的经济困难状况使得大多数残疾人儿童和青少年无法走进学前教育和高等大学教育之门。”李莉说,学前教育和各种高等院校的昂贵费用让残疾人“望而却步”。
李莉建议,尽快出台全面免除残疾人学前和高等教育费用的政策,要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创造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机会,能让他们摆脱自卑,形成自信自强的信念;同时,也要让残疾人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让残疾人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5.刘联华:为残疾军人(警察)开通半价机票网购通道
刘联华:军队人大代表、广东省军区原司令员
残疾军人(警察)购买民航半价优待机票,是国家法规赋予的权利。目前,残疾军人(警察)仍不能在网上购买和办理优待票,还必须到航空公司指定的地点购买,使他们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国家的优待残疾军人(警察)政策精神不相符。
刘联华建议,民航系统借鉴铁路部门的做法,参照残疾军人(警察)网上购买优待火车票的办法,与民政部门协调开通残疾军人(警察)信息调用通道,在各航空公司网站的购票页面专门设置残疾军人(警察)购票模块,按照国家规定的优待政策为残疾军人(警察)提供便捷的网上购票和办票服务。
6.胡志斌:残疾人提前退休,并享受全额基本养老金待遇
胡志斌:全国政协委员、新疆自治区残联副理事长、肢体残疾人
不同类别的残疾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因残疾原因造成的各类并发症日益增多,身体功能快速退化,残疾障碍逐渐加重,导致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就已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继续在岗上班。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才可领取养老金。然而,我国残疾人口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的预期寿命较健全人口短,因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和健康情况的限制,有的还没能享受到养老金就已经去世了,给残疾人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胡志斌建议,应尽快修定出台新的退休、退职的办法,对残疾人退休和领取养老金条件不做一刀切式限制,对工龄满10年,并缴纳10年以上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在自愿提出退休申请的前提下,经由劳动、卫生、司法等相关部门认定丧失劳动能力的可办理退休,并享受全额基本养老金待遇。
7.委员联名:商业保险应给残疾人打开一扇门
因病返贫、二次致残、一人多残、一家多残以及长期慢性病治疗与长期看护等等,则长期困扰着残疾人及其亲属。目前,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不仅不能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而且由于其固守专业标准与流程不变,就把残疾人拒之门外。保险公司拒保、拒赔更伤害了残疾人的信任与热情。
多位委员呼吁:政府可在助残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帮助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加强对残疾人的引导和认识,让残疾人认识到,给他们建立保险公司,就是他们生命的保障机制,是生命延续的最好方式。
8.戴碧蓉:保障残疾人住房和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残联理事长、肢体残疾人
“目前,买房的残疾人微乎甚微,很多残疾人住在危房或者寄宿在别人家,就业问题也亟待解决,残疾人不是等靠要,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和机会,他们会积极争取、努力工作。如果在国家层面上没有政策,残疾人就业很难,脱贫更难。”
戴碧蓉建议:应用《住房公益扶助基金运营管理体系》创新型公益创业成果,用基金获利帮助困难群众和残疾人买房,保障残疾人群体的住房问题;同时,她建议,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给予残疾人福利企业优先采购权,对部分福利企业产品实行单一来源采购和定向采购,以保障残疾人的工作问题。
9.潘润兰:将更多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医保
潘润兰: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宁乡县花明楼镇刘家社区党支部书记
2010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多个部委下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不过,仍然还有许多残疾人康复项目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之外。
潘润兰建议,残疾人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大部分人面临各种困难,要把更多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扩大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覆盖面。
10.王新宪:公务员考试体检应为残疾人适度调整
王新宪: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副主席
王新宪说,残疾人群体有几大类,各自需求不一,因此助残服务要往细处延伸。他今年提了两个提案:一是建议公务员考试中,体检环节应适度调整,为残疾人就业敞开大门;二是呼吁在食品药品里面,增加盲人能够识别的无障碍信息。
11.龙墨:提高残疾儿童特教津贴和人均经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龙墨
龙墨说,统计数据显示,有20余万残疾儿童家庭反映还没有解决好义务教育问题。全国有近600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无特教学校。随着早期干预,残疾儿童入普率逐渐提高,但普校教师普遍缺乏特殊儿童教育经验,资源教室未建或未发挥作用,影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效果及质量。
龙墨建议,加紧建立健全康复救治保障制度。依据2017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务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的兜底责任和财政支出责任,从源头上为儿童残疾预防和康复提供制度保障。
她还建议,切实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高人均经费和特教津贴并落实到位。加大康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解决服务人员职称评定问题。健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力度与教育水平。
12.高晓笛,消除残疾人士信息障碍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聋协主席、听力残疾人
“高晓笛说,中国有2000多万听障人士,他们应享有与健全人同等的信息知情权。而现在很多市级以上电视新闻还没有配备手语翻译,听障人士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消息。”
高晓笛建议:市级以上电视新闻配备手语翻译,消除残疾人士信息障碍。
13.邰丽华:为听力残疾人提供手机流量优惠套餐
邰丽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听力残疾人
“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有2000多万听力残疾人,因听力障碍导致信息缺失,网络是听力残疾人补充信息缺失的解决方案,而在没有宽带WiFi信号的情况下,听力残疾人只能使用手机流量来上网获取信息,聋人平时还经常使用视频沟通,大约1分钟5M流量,一次60分钟,就是5x60等于300M,显然是很大的开支。”
邰丽华建议:运营商明确听力残疾人可接受的价格套餐【A】包月30元不限流量,每月开始3G不限速,超过3G后限速;省内通话时间60分,超过按每分钟0.30元计费。【B】日租卡月租5元,每日1元500M为一档;省内通话时间10分钟,超过按每分钟0.30元计费。同时,希望A和B套餐都包含来电显示,且国内接听电话免费。
14.李丕钧:提高残疾人补助标准
李丕钧: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残联理事长,肢体残疾人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1年多时间以来,各地情况如何?李丕钧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差异太大。“两项补贴”中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有的地方每月发放额度高达700元,有的地方只有50元;生活补贴方面,各地每月发放额度最高为300元,最低也仅有50元。
“综合来看,有的地方重度残疾人每年领取的补贴不到1000元,这说明当地政府执行的标准太低,既然新农合医保与城镇居民医保可以试试并轨,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为何不能合并?”李丕钧委员建议,本着务实的精神,国家层面可将“两项补贴”合二为一,统筹起来,每月发放标准由财政“托底”,约为200元/月,这样,重度残疾人每年至少可领取补贴2400元,达到国家贫困线以上。
15.何寄华: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治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何寄华说:“0-6岁本是残疾儿童康复效果最佳的黄金年龄,是抢时间、早康复的最佳时期。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残疾儿童失去了康复机会。
他还认为,残疾儿童康复救治的费用过高。残疾儿童康复时间长,经费投入大,每个项目康复每期为10个月,每例所需直接康复费用达2.5万元,且不包括家长陪训食宿、交通等费用。巨额的康复费用,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贫困家庭则直接选择了放弃康复治疗。
何寄华建议:将残疾儿童康复救治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师资建设以及加强统筹,确保各项制度机制有效衔接并落到实处。
16.朱建民:制定无障碍标准化的发展规划
朱建民: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
我国在无障碍环境规划、制度建设和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国的无障碍建设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些问题包括普遍认为无障碍环境是为了残疾人而忽略了包括老龄人等在内的有特殊需求的更大的群体,关注建筑道路交通无障碍设施而不重视信息和消费品的无障碍建设;相关方对无障碍环境设施的监督管理、规划设计、建设安装和使用中缺乏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的标准规范的依据和指导等等。
朱建民建议,首先要成立无障碍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无障碍标准化建设工作。其次要加强无障碍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再次是建立无障碍标准化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再就是要加强规划组织实施与监督。
17.罗功英:为“拐杖”制定国家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仙桃市陈场镇福利院副院长罗功英
“拐杖不防滑导致摔倒,轮椅用了不到半年刹车就出问题了……”尽管辅助器具已成为不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必需品,但其中极易导致使用者伤亡的安全隐患往往被忽视。
目前,老年辅助器具既没有专门的老年用品国家标准,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在产品价格和适用人群等方面,同样缺乏指导标准。”
罗功英建议:政府部门应按照辅助器具种类,进行功能区分,并对使用的材料、工艺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同时,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文件,告知消费者该如何选择这些产品,并对辅助器具售卖场所、生产厂家进行严格检查,定期发布检查情况。
18.刘卫昌委员:增设无障碍设施,更方便残疾人
刘卫昌: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肢体残疾人
现在基层的无障碍设施不太普及,有时残疾人在外面想上个厕所连门都进不去。”作为一名残障人士,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对基层公共场所没有无障碍设施带来的不便深有感触。他今年准备组建一支维护公共无障碍设施的志愿服务团队,撬动社会力量关注家乡在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无障碍设施,让残疾人群体更平坦地融入社会。
刘卫昌建议:每个公共场所都要增加无障碍设施,完善其功能,更方便残疾人。
19.向惠玲:为自闭症患者制定扶持标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少年宫主任、壮族
大家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不多, “有的家长因为治疗过程艰辛放弃治疗,有的家长还会对孩子施暴。”向惠玲走访了许多自闭症孩子家庭,发现大部分家庭都陷入困境,更有家庭因此破裂。另一方面,国家缺乏对自闭症患者的救助体系,“有一个家庭,两个孩子都有自闭症,父母只能拼命去挣钱,爷爷奶奶不知该怎么办,只好每天都把孩子送去福利院。”
向惠玲建议:应对自闭症患者家庭提供照料津贴;大龄自闭症患者无法独自生活,应使他们可以得到适当的安置托养服务。
20.孙建博:增加残疾人代表人数,为残疾人发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肢体残疾人
孙建博谈到,今年是他第五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回顾这五年来的履职经历,孙建博感到,自己虽然提交了148件议案、建议,但是距离实现残疾人的诉求,差距还很大。
孙建博建议:增加残疾人代表人数和比例,将残障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反映上来。
对于这些代表和委员们的提案,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关注,也可以关注下方二维码与我们互动。汇聚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量,就能够推动整个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
![](http://wx1.huajiu.org/attached/image/20170314/20170314171954_4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