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婴儿进行动作训练
学习撕纸
让小儿练习撕纸,可以锻炼小儿两手的协调能力,促进其拇食指功能的分化。当小儿坐好后,大人可以拿一张卫生纸或普通白纸给小儿看,接着边撕边说:"撕!一条大油条,撕!一根大面条。"然后把纸交给小儿,让其学着撕纸,并让其任意地撕、扯、拉、揉,大人可在一旁及时地把小儿撕碎的纸收起来,边收边给予夸奖:"宝宝真能干,撕了一碗面条,撕了一盘油条"。也可把碎纸向上抛一下,边抛边说:"小鸟飞上天了",以提高小儿撕纸的兴趣,激发小儿欢快的情绪。每次撕纸时宜给他一张约16开的纸,撕完后可引导小儿继续玩撕碎的纸,同时要防止小儿吃纸。当小儿不想玩时,要及时把碎纸收拾干净,以保持环境整洁。
涂画
笔、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婴儿从小就观察到大人的这些动作,渐渐地就有了模仿的愿望,这时大人就可给婴儿准备些纸和笔,最好是色彩鲜艳的画笔。先让小儿学会将笔拿起,笔头接触到纸上,大人可扶着婴儿的手,帮他在纸上画出一些东西,并指着画出的东西告诉他这是太阳,那是球,使小儿发现笔的神奇作用。以后就可鼓励小儿自己乱涂画。不管小儿画出什么东西都要鼓励他,使他有信心,逐渐地自己涂画。
向瓶中投物
当小儿学会用拇食指捏取细小的物体后,再让小儿模仿大人用拇指和食指捏细小的糖丸投入广口瓶中。初学时教小儿将小糖丸捏稳再对准瓶子放入瓶中。这个年龄小儿学会了捏取,但放入时会不准而掉在外面,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正确放入。在小儿和大人做游戏时,可以让小儿放一个,大人放一个,然后大人渐渐做得快些,让小儿也渐渐学会快取快放。通过向瓶中投物的训练,不但可以锻炼小儿手指的灵巧性,促进小儿的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提高小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动作的训练
这个时期的婴儿会越来越不安分,他已不满足于总是一个姿势或总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活动。父母可给婴儿准备一活动场所,如带栏杆的小床、活动圈,在沙发前、床前空出一块地方,把周围带棱角的东西拿开,可以让婴儿练习扶站、坐下及行走。开始婴儿可能象个不倒翁,摇摇摆摆,大人可在其两侧用些力扶着他站好,或者开始时训练婴儿稍靠着物体站立,以后逐渐撤去做为依靠的物体,让婴儿练习独自站立,哪怕只是片刻,但要注意保护好,以免摔倒而影响下一次练习。在婴儿处于扶站姿势时,也可有意识的把一些玩具放到他下面,鼓励婴儿坐下去拿,这需要婴儿手与身体的稳定配合动作,开始婴儿可能是一下子摔坐下去,要注意保护好,逐渐的训练婴儿自己慢慢地坐下来取东西。
除了练习扶站独走外,还可练习迈步行走。练习行走最好在婴儿吃饱、排完大小便后,要撤去尿布,以减轻身体负担,使婴儿感到舒适方便。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行走练习要在比较软的地方进行,如床上、草地上、地毯上,两头均要有人保护,不要因开始的不安全给婴儿造成恶性刺激,要在愉快的气氛中鼓励婴儿积极的练习独行。
有些婴儿喜欢爬沙发、爬楼梯,这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大人不必太多的干涉,但要绝对注意安全。
这个时期的婴儿喜欢扔东西,然后又捡起来,再扔掉。大人如和他一起扔球,婴儿会兴趣很大。除了在室内进行各种锻炼外,父母还应经常带婴儿到户外去锻炼。在草地上练习走路、扔球,让婴儿适应外界的环境,对婴儿的身体有好处。特别是夏天和冬天,婴儿不能长时间呆在有空调的房间。
自制玩具
为小儿提供玩具时,不一定非要到商店里去买高级玩具,有时家中现有的小塑料瓶、塑料袋、空易拉罐、旧挂历纸等物品经过一翻加工制作,都可以制作成小儿喜欢的玩具。
可将洗净的空饮料瓶(如"娃哈哈"瓶)的"身上"扎两个小洞,穿入系有小扣子的尼龙绳,然后将黄豆、沙粒等小物品放入小饮料瓶中,最后用油泥、铁圈或钮口封住瓶口,插入小棒,一只既可拿在手中摇动又可上下晃动的小花鼓就做好了。
可用旧挂历纸卷成卷子,切成珠子,然后用毛线将纸珠穿成项链、手链等。用废笔管或塑料管可吹肥皂泡。用塑料袋吹大,然后将袋口捏紧,再系上一根绳子扎紧,让小儿牵着在地上走,往空中抛。也可将一双破旧的袜子叠在一起,将一只袜子的袜口往外一翻,做成袜子球,教小儿扔球、接球。
在空易拉罐的上下各打一个小孔,用铁丝把上下两个小孔穿起来,并将铁丝的两端拧起来,再拴上一根绳,然后在里面装上一些小石子或小沙子,使其发出有趣的响声,再用胶布把罐上的拉孔粘住,即成一小拉车。可让小儿拉着小车学走路、跑步、倒退走等。
指认图片和照片
婴儿从小喜欢看各种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图片和照片。到这个月龄开始,婴儿不同的爱好也表现出来,有些婴儿对交通工具图片感兴趣,有的对各种动物图片感兴趣,各种图片和照片是教婴儿认识事物比较好的工具。因为让婴儿仅指认和说出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及玩具是有限的,图片的内容更加广泛,可以让婴儿认识眼前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大人要选择那些形象逼真、准确、色彩鲜艳,图画单一清晰的识图卡片或书教婴儿指认。开始学指认图片时,可选择有经常指认过的实物图像的一些图片,如鞋子、球、娃娃、电视机、灯#p#分页标题#e#等,让小儿指认,看他是否能将实物形象和图像联系起来。可用两种方法教小儿指认:一是根据成人的指令指物,如"娃娃在哪儿?"二是让他在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图片,如"把娃娃给妈妈"。一般每天教1-2次,每次时间不宜太长,一次指认几张图片让婴儿留下记忆,反复练习,逐渐积累。注意要教婴儿准确的名称,比如教他"这是小狗,这是钟。"千万不要对着图片说:"那个是汪汪。""看几点了!"。使婴儿误认为狗的名字是"汪汪"。钟的名称是"点"。教婴儿看图片一定要教正确的名称,以后再教用途、特征等,避免将名称和用途混淆。
在婴儿室内的墙上也可悬挂一些图片,上面印有皮球、苹果、太阳等,大人可随时提问:"皮球呢?""苹果呢?"让婴儿随时可见,随时指认画片或用眼睛去寻找。画片内容熟悉后可更换,也可同时悬挂几张不同内容的画片,让婴儿在比较中加深印象。婴儿知道词音与实物之间的联系是学习语言最初步、关键的环节,大人应与小儿多说话,多让小儿指认物品,认识周围世界。
利用形象玩具,让婴儿认识事物
婴儿一般比较喜欢各种色彩鲜艳、能发出响声、形象生动逼真的玩具,如各种形象的小动物、娃娃、各种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通过这些玩具,可训练婴儿多看、多听,认识周围事物,学习用语言与大人交流,有利于婴儿智力的开发。
大人要利用各种形象玩具,让婴儿认识事物,如让婴儿玩小动物玩具时,可以告诉他小动物的名称,逗引婴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如"汪汪","猫猫"。玩玩具娃娃时,可教婴儿认识五官的名称,如认识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可先让他指出娃娃的五官,慢慢地他就会明白自己的五官在哪儿,可教他直接指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还可教婴儿给玩具娃娃喂饭、穿脱衣服,培养婴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大人要尽可能地对这些动作进行讲解,使婴儿在逐渐认识的过程中学会用语言加以表达,同时可培养婴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玩各种交通工具玩具时,可告诉他这些交通工具的名称、用途、特征及发动的声音。还可以把这些形象生动的玩具藏在容易找到的地方让婴儿来寻找,也可以把这些玩具用布蒙起来,只露出一部分,让婴儿猜猜这是什么。
形象玩具应选用容易清洗、对人体无毒的软硬塑料、橡胶或布等材料制作,并要定期清洗消毒。
站立和行走训练
这个时期的婴儿,已经学会独坐和爬行,大人可利用一些玩具来让他学习站立和行走,这样不仅有利于婴儿的动作发育,还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
在婴儿10个月时,在生活区安置小栏杆,让他学习扶站,大人在不同的位置用有趣的玩具逗引他,鼓励他扶着栏杆迈步。大人还可以坐在沙发上,手拿玩具逗引站在沙发一端的小儿,鼓励他扶着沙发走过来拿玩具。也可让婴儿推着椅子或小推车练习迈步行走。可为婴儿准备一根小木棒来练习走路,方法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大人双手分别握住婴儿的手,或者大人的双手分开拿着小木棒,让婴儿的双手抓住木棒的中部位,大人一步步后退着,让婴儿练习迈步行走,大人边退边说:"宝宝,走走"。
婴儿能够稳定迈步了,手也能够灵活的抓取东西了,为了使他的全身更加灵活协调起来,可训练婴儿踢球。开始是扶着婴儿练习抬脚踢,球最好是比较软的,大人可先做示范,一边做一边说:"踢,踢。"使婴儿看到是你的动作使球滚动起来,这时他就会好奇的去模仿,多次练习可使婴儿达到主动、准确,逐渐做到不用他人扶着,可独自抬脚踢球。会走以后,还可和大人一起玩小滚筒,再大一些,大人可借抛扔球逗引孩子追逐和拾扔小球,也可让孩子跟在上了发条的玩具后面跑。为保护婴儿对这类游戏的兴趣,要注意时常变换玩具,防止过度劳累,注意适当保护,避免婴儿摔伤和磕碰。
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
为保证婴儿快速的生长发育,除了要保证婴儿有足够的营养外,充足的睡眠也是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夜间睡眠过程中,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全身整个组织的生长,特别是骨骼的生长,"睡得好,长得好"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说婴儿睡眠充足了,醒来后精神也充沛、情绪愉快、不吵不闹,而且胃口也好,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这个时期的婴儿每天睡眠的时间大约需要13-14个小时,其中包括白天上下午各一次睡眠,每次睡眠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但有个体差异,各个婴儿的睡眠规律和睡眠时间都不相同,不要强求一律一定要睡足13-14个小时,睡觉少的婴儿只要在他醒来后情绪良好、精力充沛、食欲好、没有疾病,这说明他的睡眠时间已足够了,家长也不要担心。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让婴儿上床,并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可将窗帘拉起来,室内光线暗一些,最好是熄灯睡眠,室内温度要适中,太热太冷均不利于婴儿入睡,播放一些柔和的乐曲等以促使婴儿入睡。做好睡前的准备工作,如洗脸洗手、洗脚、洗屁股、脱衣服,最好仅穿内衣、内裤,不要穿太紧的衣服。睡前不要使婴儿过于兴奋。上床后,大人要陪伴在一边,可讲故事、念儿歌、唱催眠曲等,使婴儿安心,就能很快入睡。值得注意的#p#分页标题#e#是,婴儿睡觉最好不要用摇篮或能摇动的小床,也不要抱在手上来回地晃动。也不要让婴儿养成使用安慰物入睡的习惯,如摸着大人的耳朵、头发、枕头等,咬着被角、毛巾、手帕、手指等,如果另换一个环境,婴儿则很难入睡,这种习惯并可持续很长的时间,难以改掉。有的家长错误的认为婴儿白天睡觉时间少一点,夜间就可很快入睡,因此,减少婴儿白天睡眠的时间,甚至不让婴儿睡午觉,结果适得其反,因为白天婴儿疲劳时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使婴儿烦躁不安,食欲下降,更加疲劳,致使夜间难以入睡。
如何教婴儿说话
婴儿在说话萌芽阶段中,一定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父母必须要对孩子多说话,多和他交谈。婴儿这时期接受的还仅限于名字,往往是人、身体、食物,玩具等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词,教他说某物体的名称时,一定要让他同时感受到这物体,如告诉他"灯"时,一定要指着灯,让他看着灯,这样孩子在大脑里才会建立起灯这个物体的形象和它相应词之间的联系,帮助他认识灯,逐渐能说出灯的词。这时期婴儿对抽象的语言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大人和他说话时,一定要将语言和动作或形象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对他的语言发展有所帮助。当他模仿大人发音时,一定不要打断他,要表示出很感兴趣地、微笑地看着他,并给予相应的回答,这时候婴儿的发音还不确切,不清楚,这是很正常的,但大人说话一定要口齿清楚,语速要慢,要不断地重复。要鼓励孩子多说,当孩子表示想要某东西时,大人不要马上递给他,让他一边指东西一边发出声音来,给他机会让他说话,这时候也是大人教他说话的好时机,这样慢慢地他就能用语言要东西。另外,要保持婴儿良好的情绪,孩子只有在高兴时,才愿意学说话和说话。图书能帮助孩子学说话,父母应该每天挤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给他看的书要简单,如看图识字,图画要清楚,色彩要鲜艳,每一页的内容要简单,书相对要大一些,这样孩子就会对图书感兴趣,在看,在听的过程中孩子就学到了语言。
咿呀学语的阶段
这时期的婴儿语言发育处于说话萌芽阶段,开始咿呀学语。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发出的音调也常变换,听起来更接近正式说话,只是这种发音还没有意义。这阶段发出的音近似词增多,而且开始能模仿发音,如"灯"、"帽"等。会正确地叫出"爸爸、妈妈",看见图画上的人物会叫"妹妹"和"姨"等,大约能说出4-6个字。还会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思,如要成人捡掉在地上的玩具时,会发"哎哎"和"嗯嗯"的音。这时期婴儿理解的字远比说出的多,大约能听懂20个字左右,在成人语言的指导下,他会表演拍手、摇头、再见、欢迎等的婴儿游戏,能把词音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果问"灯呢?",婴儿就会去看灯,但这反应往往同某一盏具体的灯联系起来,其他的灯都不能引起婴儿的反应。还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鞋、眼、鼻等l-2个部位。
这时期的婴儿虽能模仿发音,而且所发的音开始与一定的具体意义相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极为有限的,这时婴儿的发音也还不确切,不清楚,要靠成人去猜才能懂。这时婴儿所能听懂的词是很少,如没有物体或动作的伴随,词的指示往往无效。在这阶段,如认为儿童不懂话,不会说话而不和他说话,则常会造成儿童言语发展的迟缓。反之,如能注意多和婴儿说话,使儿童每次感知某物体或某动作时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词,在他们大脑里就会逐步建立起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形象和词之间的暂时联系,从而促进婴儿言语的发展。
这时期婴儿的记忆思维能力
这时期婴儿有了明显的记忆力,能认识自己的玩具、衣物,指出自己身体的器官如头、眼、鼻或口,还能找到成人说的东西,如母亲问"电视在哪里?"婴儿会用目光寻找和用手指,这就说明他有了记忆能力。这时期婴儿的记忆保持时间很短,只有几天,时间一长不强化的话就会忘记。记忆还是不随意的,也就是无意识的,他们只对一些形象具体、鲜明,有兴趣的东西容易记住,记忆还很不准确。但毕竟婴儿已经有了记忆,就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去促进他们记忆能力的发展。记忆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婴儿对有兴趣的事物就容易记住,没有兴趣的事物他会视而不见,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给他提供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语言、玩具、画册等形式让孩子记住一些东西,再通过多次的重复来增强婴儿的记忆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地和概括地反映,这种反映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思维和语言是有密切联系的,与语言的发展是相联系的,婴儿在这个时期语言的功能很低,所以还谈不上有真正的思维。但他在抓握和摆弄物体动作中,能逐渐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如有些东西扔到地上会发出响声,用一块毛巾把皮球盖住,皮球不见了,拉开毛巾皮球就会出现。如果大声哭叫,成人就会来抱他等。表示出他已能认识到事物之间最简单的联系。因此,也称婴儿时期的这种思维为前言语的"思维"。这时候婴儿的思维活动是和他的动作分不开的,是和他手的抓握和摆弄物体动作的发展分不#p#分页标题#e#开的。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思维能力也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因此,要发展婴儿的思维,也就要从发展感知觉得基础上着手,让婴儿多听、多看、多触摸,在这些过程中让他逐渐感知外界的东西,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从而来促进他的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