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育儿

对孩子性教育的启示录

作者: 更新时间:2004-08-30 点击数: 百度一下

吾家有儿初长成——
对孩子性教育的启示录


    人民网山西视窗12月18日电   儿子要去上大学了,临上火车前,儿子斌突然对我这个当爹的冒出句:“谢谢你,老爸。”旁边的同事直夸斌懂事,知道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其实,我心知儿子感谢我,并非仅仅因为我养大了他,更为了我对他在“那一方面”的教育——性知识教育——助他解决了许多青春期的困惑。听了儿子的感谢,我总算感到了一丝欣慰,儿子总算是长大了。生儿育女不容易,对他们进行性教育就更不容易。儿子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或者他只是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儿子的成长过程仿佛都伴随着性方面的困惑。回想起来,点滴往事仿佛历历在目,真可谓一部性教育启示录了……

                              幼儿园篇: 为什么会有孩子?

    5岁时,斌有一次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我是站着尿,可妈妈要蹲着尿。”我没太把斌的好奇当回事,开玩笑地说:“斌不听话,所以老天爷就罚你站着撒尿。”斌当真了,说爸爸也不听话,也被罚站着尿了。我哭笑不得,搪塞他说,小孩子不要问这些,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儿子看来等不及长大,自己去寻找答案了。那天我去接他,才进幼儿园,就见儿子像个“罪犯”一样缩在角落里。原来,他扯了一个女生的裤子,想看她尿尿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好在幼儿园的老师懂教育,并没有责备斌。可其他小朋友不理解,都骂斌是“流氓”。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采取“鸵鸟般的性教育方式”,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其实是在逃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打这以后,对孩子提出的类似问题,我不再含糊其辞,总要耐心地解释。斌常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要应付他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更何况,对一个孩子的理解力来说,有些问题是很难说明白的。

    比如,他老是问我“为什么会有孩子?”我解释说,男人和女人相爱了,就会有孩子,孩子就是爱的结晶。可斌又追问:“什么叫爱的结晶啊?”我照本宣科般地给他讲了一通,斌却越弄越迷糊。直到有一次带他到乡下去郊游,才解答了这个问题。

    那天在一户农家小院,恰好看到一只公鸡正追逐着一只母鸡。斌饶有兴趣地旁观着,看完了就问我,是不是鸡在打架?我突然有了主意,解释说:“公鸡和母鸡相爱了,过一段时间母鸡就会生出一个能孵出小鸡的蛋来,就像男人女人相爱后,会有爱的结晶一样。”斌这才恍然大悟地说:“我知道了,我也是从一个蛋一样的东西里孵出来!”

    启示:1、性教育愈早愈好。当孩子对性产生兴趣时,就要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孩子好奇心强,如果一味逃避孩子就会自己去寻找答案,更容易陷入误区。

    2、对理解能力不强的儿童,性教育最好用形象直观的比喻,用孩子能接受听得懂的语言。

                                 小学篇: 模仿电视剧亲嘴

    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来家访了。斌又犯了错误,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偷偷地躲在讲台底下和一个女生亲嘴。我拷问斌是从哪里学来的?斌说,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便也想试试。

    我和妻子翻看了儿子的书包,在里面发现不少卡通书,竟然有不少是格调低下的、男欢女爱内容的。妻子很生气,把那些卡通书全给撕了,还头一次打了儿子。除了动画片,我们不再允许儿子看电视了,买卡通书更是想也别想了。儿子知道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很配合我们的管教。

    可两个多月不到,我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毁了儿子。儿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向活泼好动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了,看人也怯生生的。我们开始担心我们的“高压政策”会对斌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剥夺他应享有的乐趣,儿子会不会变得自闭起来?

    向懂心理的朋友咨询后,我和妻子改变了“严防死守”的高压政策。我和妻子先是给斌去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卡通书,让斌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笑容。然后又允许斌看电视了,不过得我们陪着看,边看还另给他聊天讲解,进行引导。告诉他有些事,比如和女生亲嘴,没有到年龄是尝试不得的,这样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我们采取开放的态度后,儿子反倒不再对电视上的那些亲热镜头好奇了。

    启示:1、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信息时代的很多信息、资讯是一柄双刃剑,比如网络、电影电视、报刊书籍等媒体,即可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对此,即要努力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其负面影响,也不能采取禁止孩子接触的高压措施。最好是双管齐下,以疏导代替压制,一方面要多花些精力、时间或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防范孩子接触到外界不良信息,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孩子提高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

    2、对孩子因为好奇和模仿而做出的“出格”的尝试行为,学校和家长都不应过多谴责,对他们应宽容一点,既要让其认识到错误,也要避免背上难以承受的心理包袱。

                             初中篇: 为那张摇晃的床失眠

    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个居室里,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隐私空间都比较少,对于家长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做爱时会被孩子看到或觉察到。对于这一点,我和妻子很注意。可百密一疏,儿子还觉察到了我和妻子的夫妻生活。

    那是斌上初二的那一年,有段时间,我发现斌整天无精打彩的。不久前,斌有了初次遗精,他很是惊惶地悄悄告诉了我。我找了一本生理卫生方面的书籍给他看,还和他长谈过一次,告诉他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标志着他已长大成人,以后应该更有责任感了。于是,我便觉得这仍是由于儿子生理方面的变化所致。可斌一张嘴就推翻了我的猜测,说他才不会为遗精的事担忧。我甚至有些担心斌早恋了,可怎么问也问不出个名堂。只好平时更加留意斌的言谈举止,想从中发现些线索。

    终于,斌找着我说:“老爸,商量件事。”我问斌什么事?斌说他晚上老是失眠。我以为他病了,便仔细地追问起来。斌红着脸,吞吞吐吐地说,你们房间里的那张床响得厉害……

    我一是过分相信了住房的隔音效果,二是没有注意到那张床确实是不结实了。这下轮到我脸红了。幸亏平时对儿子的教育没有白费,斌能够正确坦然地看待父母的夫妻生活,他反倒想消除我的尴尬,说:“没关系的。老爸。我知道,在夫妻之间这是很正常的事……”

    我和妻子马上去买了一张新床,还把房间重新装修了一下,增强了隔音效果。和妻子亲热,有时还会放些轻柔的音乐来“掩人耳目”……

    采取这些防范措施后,儿子果然不再失眠了。

    启示:夫妻生活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发现。如果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能因为尴尬就装着什么也没发生。一方面是“软件”上的补救,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如产生父母很“肮脏”等心理,就更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是硬件方面的补救,如让住房条件更能保护隐私。

                                高中篇: 我陪儿子去约会

    我一直以为对儿子的性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儿子对自己的生理情况和性知识都懂得不少了。直到高二那年,儿子与一个高二女孩的“恋爱”,让我反思起了自己的教育。

    我发现了儿子的异常。斌突然变得喜欢接电话了。每个周末,只要家中电话铃一响,他准会一反常态地跳起来,主动跑去接听电话,而这电话准是找他的,然后斌和来电话的人就要围着电影、文学、网络等话题聊个半天。

    有一次,接完电话后,儿子说要出去踢足球,想出门。我拦住了他,问谁来的电话。儿子吱唔了半天,还是坦白了,是一个通过电台空中交友认识的女生。他们通过写信和电话交往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刚才约好初次见面。我没有大发雷霆。我只是问斌,如果我不让你去你会怎么样?斌说,他会很难过,不过,他又保证说,他们这不是恋爱,他们只是喜欢和对方聊天、交往。他们约好了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如果不通电话,俩人就觉得一周中都心神不定,没法学习了。但儿子也很苦恼,考个好大学一直是他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很担心自己是爱上了那个女孩,是陷入了会影响学习的“早恋“之中。

    患得患失的儿子让我发现了自己以往对他的性教育的狭隘,我以前比较偏重于性生理教育,而忽略了与异性相处之道、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致于斌不知怎么处理对异性产生的朦胧好感。

    我提出:“能让我也认识一下那个女孩子吗?”儿子很是惊讶,继而又如释重负地说:“当然可以,老爸你还能帮我参谋参谋呢。”

    那个女孩是个不错的女孩子。我默认了他们的交往的同时,也注意经常给斌灌输一些婚恋道德观,明确要求他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度。同时,我还和女孩的家长取得了联系。我们两家像亲戚一样往来了,逢双休日,两个孩子经常是轮流到两家去吃饭和做功课。

    两个孩子在一起也很自然,旁人看来他们真像是两兄妹。斌很感谢我没有阻止他们的交往,他说他这才发现自己对她的感情并不是爱情,很高兴多了一个异性好朋友。

    启示:孩子“早恋”是家长最为担心的一个话题。要注意到青少年逆反心理强的这一特点,加强教育引导,不妨主动介入孩子的人际交往,那样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此外,在传授性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性心理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要遵守应有的道德观念,不该发生婚前性行为。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靳森   
加入收藏
Tag: 孩子 教育
上一篇:宝宝服药禁忌
下一篇:儿童生长发育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新生儿会做什么?
  • 儿童挑食偏食九条建议来纠正
  • 婴儿进行户外活动的讲究
  • 宝宝服药禁忌
  • 上班妈妈育儿小窍门
  • 小孩的大脑营养
  • 让周岁的宝宝更聪明
  • 育儿易犯的十七个错误
  • 你最不该跟宝宝说的“话”
  •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