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益智游戏
十二种益智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培养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处事能力的良好途径。许多父母常把学习和游戏截然划分,因此断送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得孩子视学习为畏途,实在可惜。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以下仅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1、分类的游戏。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2、猜谜的游戏。猜谜对孩子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我们可以用“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水里就不见”猜“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孩子提出题目、推想答案。还可以用“比手划脚”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3、扮演的游戏。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父母亲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4、想借的游戏。“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考更自由奔放;我们可以用“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为题,让孩子运用想像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
5、接龙的游戏。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的如老鹰、鸽子……
6、字词的游戏。让孩子说出“同韵、音、部首、声调、笔画的字词”、“字头、尾相同的字词”、“用图画写字”、“用三个字词说(写)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词,如“火”字,让孩子自由联想,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
7、手指的游戏。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8、躲藏的游戏。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们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都是藏物的游戏。
9、绘画的游戏。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喜爱自由创作的喜悦。
10、组合的游戏。许多发明都是在原来的物品加上一些功能,如笔加指示棒,变成“指示笔”。父母可先让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是“组合”的,然后再让其思考还有那些东西加以组合,会更好用;另外用图片或字词组合成故事;其它如七巧板、积木的组合图形,空瓶罐、石头的组合均是。
11、观察的游戏。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甘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等都是很好的观察活动。
12、知觉的游戏。“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用舌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除上述12种游戏外,尚有很多的游戏如科学、概念、音乐、黏土、雕刻……等,都可以在平时使用,以激发孩子的智慧;在辅导孩子游戏时,宜注意个别与团体游戏的兼顾,以培养社交及合作遵守团体规范的行为。
跟孩子玩“联想”的游戏
跟孩子玩“联想”游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问孩子:“看到太阳,你会想到什么?”当孩子说出答案是“爸爸”时,再问孩子:“为什么?”也许孩子会说:“因为妈妈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阳啊!”或 “爸爸像太阳那么会流汗。”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先倾听接纳再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1、做数字的联想:如“1”想到竹竿、筷子、电线杆……“2”联想到白鹅、鸭子……“3 ”想到山、麦当劳……等。
联想的结合,从“甜甜圈”想到“小甜甜”……结合“甜甜圈”和“小甜甜”变成“小甜甜最喜欢吃甜甜圈”,从“甜甜圈”想到许多圆的东西。
2、数列的接力:从1数到20,用奇数接:1→3→5→7……用偶数接:2→4→6→8… …用5个一数:5→10→15→20……
3、动物排排看:四只脚的动物有牛→狗→羊→狮子……会飞的动物有鸟→蚊子→雁→鸽子……
4、记人名、称谓:爸爸叫陈龙安→妈妈叫钱秀梅→外公叫#p#分页标题#e#钱聚怀→外婆叫杨杏雅→阿姨叫钱剑秋→老师叫吴心若→……让孩子记人名、称谓,可以增强记忆力。
5、一笔接一笔:在地上摊开画纸,亲子共同用彩笔、颜料,一笔接一笔,合力创作。
6、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全家共同分享。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简单活动,旨在培养孩子表达流畅能力,父母还可以根据“思路流畅”的原则,自创更多的亲子游戏。
拉大锯游戏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4~6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坐了(当然也有个体差异,早的在4个月左右,晚的则到6~7个月)。拉大锯这一游戏则是训练宝宝坐的能力,是锻炼宝宝手臂和胸部肌肉力量的最好方式。
玩时可让宝宝仰卧在床上,轻轻拉宝宝胳膊,帮助他坐起来;也可以让宝宝坐在爸爸妈妈膝盖上,爸爸妈妈抓住宝宝的胳膊,使他向后仰倒,再轻轻把他拉回原位。游戏时,以儿歌《拉大锯》配合,生动有趣,4~6个月宝宝常常百玩不厌。
附儿歌: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外婆家,唱大戏,
妈妈去,爸爸去,
小宝宝,也要去,
拉大锯,扯大锯,
你过来,我过去,
拉一把,扯一把,
小宝宝,快长大。
贴五官的游戏
孩子有一个天性,就是对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都想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这对处于“涂鸦”期的孩子来说,并非一件坏事。但对于孩子认识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涂鸦”,家长可通过一些简易游戏让孩子先认识自我,再从认识我开始,认识其他的事物。“贴五官”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游戏准备:
(1)一张硬纸板,纸板上面上人的头形轮,可加上头发之类,使头形更为生动。
(2)制作好的活动、可贴的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
2、家长指导孩子游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五官,要求孩子告诉爸爸妈妈自己五官的名称,然后家长拿出准备好的五官图片让孩子辨认。
(2)妈妈或爸爸示范贴,可有意识地把五官位置贴错,让孩子分辨正确与否,同时请孩子把错的纠正过来。
(3)孩子自己操作,爸爸妈妈加以指导。
指导孩子贴五官时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强求脸部的比例,只求五官的位置基本合理就可以了。另外,贴五官游戏,可发展到贴其他事物,例如贴小兔子、小熊等等。从中让孩子了解各类动物的外形特征。
和新生儿做游戏
新生儿指的是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宝宝刚刚来到人世,每天睡眠时间长达十八九个小时,有些家长就认为无法与他们交流、游戏。其实不然,这时的宝宝已经开始逐步适应社会,逐步与人交往,爸爸妈妈可以用适当的方法与他们进行游戏。
1、对宝宝讲话或唱歌
一个连语言都听不懂的宝宝,怎样与他讲话或唱歌呢?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有疑虑,宝宝虽然还听不懂你的话,但他能感受到你温柔的声音,这种听觉刺激会加强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爸爸妈妈可以轻柔地对宝宝说:“好宝宝,笑一笑”,“小宝宝,快睡吧”,“别哭了,妈妈唱支歌”等等。另外,可以给宝宝唱些小摇篮曲。
2、为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
宝宝还不能做什么翻身、爬等动作,只会伸伸自己的小胳膊,用脚和腿蹬被子。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比如,用手从肩再到手按摩宝宝胳膊4~6次,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这样的按摩可以使宝宝产生舒适愉快的情绪,锻炼宝宝的大肌肉活动。
3、触动宝宝的脸颊
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吃奶或清醒时,用手指轻轻触动宝宝的左、右两侧脸颊,使其头往左右转,这种触觉刺激可以训练宝宝的反应能力。
4、让宝宝看亲人的脸
爸爸妈妈将脸靠近宝宝微笑着对他讲话,让宝宝注视自己的脸,逐渐将脸移向一侧,并轻声叫宝宝名字,让宝宝的视线追随爸爸妈妈的脸。
“对拍手”
“对拍手”适合于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
1、学儿歌
该游戏儿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背。”
家长可通过念儿歌使孩子对右手、左手,手心、手背有个明确的认识。
2、学习游戏
孩子会念儿歌后,家长就可与孩子进行慢动作练习了。动作如下:
成人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成人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成人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再手背对拍一下。
3、提高熟练程度
家长可根据孩子掌握游戏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快拍手速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动作,游戏中应尽量避免或少出现失误。
宝宝与社会戏剧性游戏
当宝宝到了学龄前期,就喜欢玩角色游戏了。这实际上仍然是扮演游戏的一种,只不过有好几个宝宝在进行多重扮演。他们扮演“爸爸和妈妈”,“好人和坏人”,“医生和护士”等等。起初宝宝们只是扮演这些角色,后来他们用这些角色来彼此称呼,并彼此给对方提建议,告诉对方如何才能更好地扮演某一角色。你可以在某些2岁宝宝身上开始发现这种形式的游戏,而到4岁时,几乎所有的宝宝都特别倾心于这种游戏形式。
很有趣的是,许多同龄的宝宝都倾向于想像他们是某#p#分页标题#e#种同伴关系。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认为,这样一种虚构的同伴关系的存在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干扰。但现在看来,很明显这种娱乐活动是许多宝宝发展扮演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宝宝能从这些精心考虑的怪念头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同样重要的是,通过扮演角色,扮演别人,他们也会越来越明白别人是怎样看待或体验问题的,从而他们看待世界的自我中心趋势也就会逐渐降低。这对宝宝社会性的发展是有益的。
宝宝夏天的好游戏——玩水
很多宝宝都特别喜欢玩水,尤其是两三岁的宝宝,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总想亲自试一试。看到大人用水洗衣服、洗餐具、洗水果的时候,总喜欢凑过来“帮忙”;洗脸、洗手和洗脚的时候也是宝宝玩水的好机会;还有的喜欢在喝水、喝饮料的时候,自己用杯子倒来倒去。结果除了弄得地上、桌上到处“发大水”,还把自己衣服鞋子都湿透,往往因此惹恼了父母,剥夺了宝宝玩水的权利。
夏天来了,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宝宝好好地玩一玩水,因为夏季不用担心宝宝弄湿衣服会感冒,反而可以利用玩水消暑降温。同时,宝宝不仅可以从中得到无穷乐趣,还能学到许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水盆里的游戏
可以用洗衣盆盛半盆水,给宝宝准备几个大小不一的小杯、小碗、小瓶,最好是塑料的,再准备几个质地不同的小玩具,如乒乓球、积木块等,让宝宝端来小椅子坐在盆边,用这些小玩具尽情玩水。让宝宝把水从小碗里倒进杯子里,再从杯子里倒进小瓶里,看宝宝能不能不把水洒出来,锻炼宝宝的手眼配合能力。还可以让宝宝观察什么玩具会浮在水面上,什么玩具却沉到水里,给宝宝简单讲为什么。可以用铜版纸或锡纸叠个小船放在水盆里给宝宝玩。当然,也可以让宝宝随心所欲地游戏。如果你不希望家里“发大水”,可以给宝宝限定一个活动区域,或是在室外院子里。
浴缸里的游戏
夏天宝宝每天都要洗澡,也不用担心洗澡时间长了,宝宝会受凉,因此可以趁此机会,让宝宝多玩一会儿水。让宝宝泡在水里体会一下浮力的作用,放进一个可漂浮的小动物玩具跟宝宝作伴,或让宝宝给玩具打点浴液“洗个澡”。不过一定要注意,浴缸里放水不宜过多,而且大人不能离开,以免宝宝滑倒呛水,发生危险。另外也要随时注意水温不能过凉,以接近体温的37-38度为宜。也可以不放水,在浴缸中放一个小椅子让宝宝光着身子坐着玩。不妨给宝宝一个小喷壶或一把小水枪,不必担心喷湿什么,让他过个瘾,宝宝一定会非常快乐的。
瞧我多能干
不妨找出需要洗的小手绢或是小毛巾,对宝宝说:“给妈妈帮个忙好吗,帮妈妈把这块小手绢洗干净吧。”宝宝一定会非常爽快地答应。你可以准备好洗涤用品,先做个示范给宝宝看,告诉他该怎么打肥皂,怎么搓洗,然后让宝宝学着大人的样子,自己搓搓洗洗。这样既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宝宝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帮妈妈做家务的自豪。
夏天,让你的宝宝多玩一会儿水吧,“智者乐水”,不要错过让宝宝同时得到快乐和智慧的机会。
配对游戏
孩子对物体有了认识之后,对于物品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孩子玩实物配对、图片配对的游戏,有助于培养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
3岁左右孩子玩配对游戏,需要与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联系,因为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并不十分丰富,问难度大的配对问题,只能适得其反。
游戏步骤如下:
准备材料:一些水果和果盘、洋娃娃与奶嘴、碗与匙、杯与盖、录像机与录像带、电筒与电池,还可准备些各类工作人员的小图片(可从旧画报上剪下),工人、农民、军人、教师、学生等,以及图片中的教鞭、书本、医用针筒、枪、拖拉机等。
进行游戏:成人将实物摆在桌上,对孩子说:“哟,这儿乱糟糟的,你能帮我把它们配起来吗?比如厨师的卡片和铲子放一块。”游戏之后,家长还可提问:“你为什么要把厨师和铲子放一块呢?”孩子就会回答:“因为厨师要做菜和点心,铲子是他的工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进行形状配对、颜色配对。如将画有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形状的图片放在设计好的红盘内,各种翠绿、浅绿、嫩绿形状的图片放入绿盘内等,还可让孩子挑选相同形状的图片进行配对。待孩子有了一定基础后,可进行多物品的配对,如药盒与各类药瓶,铅笔盒与尺、橡皮、笔等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