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太小是不是疾病 专家:家长别老拿大灰狼说事
孩子不敢一个人睡怎么办?孩子天黑不敢出门是不是有心理障碍?每日商报孩子健康课堂最近接到不少父母来电,反映自家孩子太胆小。然而,专家说孩子胆小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5岁的杨杨是个小男孩,可是他的胆子却比同龄女孩还“小”:晚上从不敢一个人睡,即使父母陪在身边他也要紧紧拽着大人的衣角才能睡;上幼儿园对他
更是“折磨”,每当他哭丧着脸对父母说“怕”,父母就心软了;更严重的是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门,连家门口都不愿意靠近,所以父母晚上从不带他出门,得有爷爷奶奶陪着他才放心。父母也是纳闷:怎么一个小男孩会那么胆小?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最近杨杨被带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勤(专家门诊:每周六上午)点评:
孩子年幼时胆小也是种正常现象,但像杨杨这样因为胆小而影响了日常生活的例子则有点严重,初步诊断他可能患了轻度焦虑症。其实,孩子胆小是由众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家庭教育、孩子性格与外界影响三方面因素。
家庭教育的影响比较大,有些父母为了管教孩子,经常说一些威吓的话,比如“你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坏人”、“不许到处乱跑,小心捡垃圾的把你骗了去”等等,这种“大灰狼式”的话语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孩子会认为外界环境危机重重,首先就产生了防备心理或者逃避心理。而家长要是过度保护孩子,也容易让他们变得胆小: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独自出门,做任何事情都得在父母视力范围内才放心。有个12岁的小男孩到现在都不敢独自乘公交车,即使是家门口就有直达公交车,家人也不放心。其实正是这种“保护伞”导致了孩子的胆小。
孩子性格也会影响胆子的“大小”。有些孩子性格开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胆子也“大”一点,而一些内向的孩子则相对胆小。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例如现在有不少儿童读物或动画片中有暴力情节,这会在尚未成熟的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每到陌生环境或者独自睡觉时,这些情节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孩子脑海中闪现,也就难怪他们害怕了。
那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胆大”呢?首先还是家庭教育。父母不要把“保护伞”撑得太大,有些事情不能替孩子做一辈子,而且孩子的独立能力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所以从小就该给孩子一定施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闯闯。不过得重视方式,例如对不敢独自睡觉的孩子,刚开始父母可等孩子睡后再将其抱回小床上,或者孩子睡觉的时候开盏不太亮的壁灯,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渐渐适应黑暗的过程。平时父母也可以以诱导的方式教育孩子,比如以孩子为原型编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孩子”的故事,让孩子自己解答该怎么办,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照着做,这比直接对孩子说教的方式要好。
性格是天生的,但后天教育还是会影响到孩子,若父母教育方式得当,孩子照样可以“大无畏”。另外,父母也应关注孩子周边的事物,最好让孩子与不良读物或暴力动画片“绝缘”。当然,如果孩子的胆小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应立即带孩子去儿童心理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