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压力知多少?
龚善美编按:小孩当家他最大,但是调查却发现现代儿童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你家的孩子健康快乐吗?医药版从今天起推出健儿周系列,从各个面向关心我们未来的主人翁。
家有宝贝爱闹情绪、脾气坏、在学校的课业退步、人际关系状况连连,让老师不得不在亲子连络簿里频频告状,这代表着孩子面临了压力调适问题,已不容家长漠视。
儿童是未来的主人翁,但是在日前讲义杂志第五年发布的小朋友幸福指数大调查中,觉得未来几年会比现在幸福的受访儿童只有41%,比起去年下降了14%,彰显出儿童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孩子觉得不幸福,主因不脱「被责骂」、「课业问题」、「没有爱」,而且,小朋友最希望大人能「了解心中感受」,也显示家长与孩童间如何良性互动,是亟待改善的重要课题。
调适压力 应先评估压力来源
大人会有压力,孩子自然也无可幸免,马偕医院儿童心智科主治医师臧汝芬认为,协助孩子调适压力,父母首先得评估孩童的压力来源,有些生活上的压力可以事先预防避免,有些则无法自行排除解决,应及早求诊,由医师、心理师协助家长学习与孩童互动的技巧,帮助孩子转移卸除压力,以免错过改善契机,造成压力累积,一旦孩子未来出现人格异常,或因而罹患忧郁症(新闻、网站)才要修正,可能悔之已晚。
首先,儿童在生活中常面临的压力来源,臧汝芬分析,主要在于学习是否遇到困难、在学校人际关系是否良好、生活中是否出现不能适应的阻碍,了解孩子的压力源,事先协助排除,或运用行为制约,设法训练解决。
例如:家长要求孩子吃饭要在餐\桌上,坐有坐相,孩子却偏偏动来动去、不肯固定坐好,这时不宜采权威式硬压,不妨让孩子先到一旁吃,再慢慢训练他习惯上餐\桌好好吃饭;孩子天冷不肯加外套,不妨变通地用洋葱式,或者是让孩子携带暖暖包等,如此可减少双方冲突,不致让孩子常常挨骂而感受压力。
消解愤怒情绪 不伤人为原则
大人生气时会控制自己,情绪不会马上爆发,其实这都是经过学习过程,因此,要求孩子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大人当然有责任在孩童年幼时就先教导他们一套处理方法。臧汝芬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小朋友在生气时运用方法消气,像是打枕头、打沙包,或利用写日记、画图画甚至撕碎纸来表达愤怒,但前提是一定要建立孩子的正确观念,了解采取这些措施,都不能有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当孩子正在气头上,大哭大闹不止,臧汝芬表示,此时父母不宜再责骂刺激孩子,也毋需企图和还听不进去的孩子讲道理,应设法转移情绪使儿童冷静下来,教孩子利用深呼吸平抚情绪,待孩子眼泪\擦干,能安静坐下后再和他谈,但若孩子有打人的暴力行为则应当下制止。
坏情绪难排解 不妨跑步大叫
除了教导孩子自行转移,也可以建议孩子在遇到压力时找父母协助,若一时情绪难以排解,也可带孩子去跑步、运动或到郊外、空旷处放声大叫藉以宣泄,这类对大人有效的纾压方式,孩子也可适用。
不过,臧汝芬强调,父母在评估孩子压力来源时,一定要先了解是否属于无法解除的压力。
首先从检讨孩子是否有IQ问题着手,若智能稍低,周遭要求太高,会让孩子累积挫折感;若IQ没问题,却属于注意力症候群无法专心,或是有情绪障碍、有天生气质问题,都可能在课业上表现不理想,或人际关系不佳,被同侪排挤现象。若有以上这些情形,臧汝芬建议应及早寻求医疗协助,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应降低,并多花时间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的技巧,避免权威与娇宠等过与不及的两极化处理,才不致让孩子成为青少年躁郁症的受害者,或培养成不堪承受压力的草莓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