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六种游戏
宝宝是父母们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也是一个国家未来希望所系,理应得到细心呵护,为此,人民网育儿频道每周三推出精品栏目《育儿宝典》――育儿之道,自在宝典。欢迎各位网友与我们沟通,提出宝贵意见,同时诚征宝宝照片和父母育儿心得,来稿请寄育儿信箱。
本期明星宝宝
酷小伙黄易铭
小福娃肖宇豪
小甜甜答昕玥
晚十点前睡觉有助孩子长个儿
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北京市今年高招体检结果显示,北京市高考生出现了“三多”现象,即体重超标率升了、视力不足率高了和身高不够多了。其中,考生身高不足问题比较严重。以男生170cm,女生160cm为标准进行统计,2005年高招体检未达标为23.4%,2006年占23.8%,呈上升趋势。
按一般人的理解,孩子的身高应该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但北京市体检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为什么不升反降呢?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孙淑英副主任医师说,睡眠不足和运动量不够是影响孩子身高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现在的孩子由于功课负担重,不仅白天学习压力很大,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复习功课,熬到十一二点睡觉那是常事。殊不知,在孩子还在复习功课的时候,长个子的大好机会就白白浪费了。人体的生长激素在白天处于低水平分泌状态,在夜间十一二点达到分泌高峰,但此时必须处于深睡眠状态,才有利于生长激素发挥作用,因此,孩子在晚10点前就应该进入睡眠。
此外,现在的孩子普遍运动量不够,爱吃不爱动也影响了身高的增长,应该多进行一些伸展性的运动,比如摸高、单杠引体向上、跳绳、游泳等,可以对骨骼生长起到刺激作用。
除了生活上的因素,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不注意观察,也可能错过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期。一般人都知道青春期是身高快速增长期,但大多数人都是按照时间来大致推算孩子的青春期,女孩十一二岁,男孩十三四岁。其实,青春期的开始在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以第二性征的出现来判断更为科学,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男孩睾丸增大、开始变嗓音就是青春期开始的信号。这个时候的孩子身高应该快速增长,女孩每年增长7~9cm,男孩增长10~12cm左右,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查找原因,错过了这个时期,再想长高就比较困难。还有些孩子发育过早,会使总的生长期缩短,也会影响最终的身高,如果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10岁前,就开始出现以上描述的第二性征,家长也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另外,孙大夫建议家长在孩子青春期快速长个的时候,给孩子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每天维生素D大约400~600单位,钙大约300~500mg,以弥补生长中的相对缺乏,促进孩子身高的增长。营养方面,在保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各种鱼类食品,因为鱼类是优质蛋白质,富含高密度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有健脑及促进长高的作用。
别给新生儿枕枕头
![]() |
很多人喜欢给刚刚出生的婴儿枕一个小枕头,但妇幼保健院专家提醒说,此举纯属多余,小枕头不利于新生儿的正常发育。
专家解释说,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平躺时,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不会造成肌肉紧绷状态而导致落枕;加上新生儿的头大,几乎与肩同宽,因此新生儿不需要枕头。如果头部被垫高了,反而容易形成头颈弯曲,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和吞咽,甚至导致意外。
专家说,婴儿长到三四个月时,其颈椎开始向前弯曲,这时睡觉时可枕1厘米高的枕头。七八个月学坐时,婴儿胸椎开始向后弯曲,肩也发育增宽,这时婴儿睡觉时应枕3厘米高的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其睡眠和身体正常发育。
建立宝宝优秀的观察能力
一、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的物体;
2.孩子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
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图像;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等;
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记得球的大小有差别,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您要注意培养:
1.观察不只是用视觉完成,应鼓励孩子用多种知觉形式去观察,可以鼓励孩子用听觉、触觉或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事物的区别;
2.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多提问题;
3.欣赏孩子的好奇并能有效指导孩子进行观察。
![]() |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不同外观的容器找东西
准备一个纸盒子、一个奶粉罐子,把孩子感兴趣的两件东西分别放在纸盒子和奶粉罐子里,放的时候要当着孩子的面,然后让孩子去找出××。如果做得好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物品和相应的容器,三个玩具一起玩。
讲解本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和记忆的基础上建立事物的对应关系。
*细节观察找物
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毛巾,给孩子看两件玩具(两件玩具有比较明显的大小区别),先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然后背着孩子把玩具分别藏在毛巾下,让孩子指指××玩具在哪边。
讲解孩子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毛巾是否有突起及突起的形状来判断的,这样的外观判断是比较难的,不但需要孩子有大小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孩子有空间联想能力才能知道把大的突起对应大的物品。这样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空间思维力、联想力的提高。
*理解轻重
用一个小木锤和一个塑料空气锤,分别锤打一块面团或橡皮泥团,敲击的时候都是同样的表情和动作,每次敲完以后让孩子看看面团,反复几次后,问孩子哪个锤子敲在手上会特别疼?先让孩子指出来,然后再让孩子把手伸出来“验证”。敲打孩子时,看孩子是否会有意识的躲避。
讲解我们引导孩子先观察而不是直接给孩子轻重概念,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能在游戏中通过观察产生高级思维,然后再通过切身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思维结果,从而掌握一定的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看多(少)了什么玩具
在孩子面前摆放上几件玩具,先让孩子指认一下都有什么玩具,然后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觉察出多(少)了什么,并指出来或说出来。
讲解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看图片念儿歌
给孩子看小鸭子的图片,让孩子注意观察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并提问孩子鸭子怎么叫唤、怎么吃东西。然后教孩子念儿歌:“鸭子的嘴巴扁扁的,鸭子高兴就嘎、嘎、嘎;鸭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东西就嘎、嘎、嘎。”边教孩子念,边做动作,也可以给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儿歌跟随做动作。
讲解通过儿歌引导孩子观察鸭子的外观特征,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语言和动作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
*感知事物整体性
提前准备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后制造一些缺损,比如小白兔(没有耳朵)、人(没有胳膊)、小汽车(少了轮子)、小飞机(少了翅膀)。先提问孩子:“这些是什么?”等孩子回答以后再问孩子:“它们对不对?哪儿不对?少了什么?”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游戏,您可以把游戏难度降低,设计一些对称型缺损。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只耳朵,小汽车只少了一个轮子。这样易于孩子观察出错误。
讲解熟悉事物整体性的认知对于1岁半以后的孩子来说可以开始了,但我们不需要孩子能马上准确地说出或指出缺少了什么,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事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整体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解这样的过程。比如,给孩子穿鞋后,当给孩子穿上一只鞋的时候,我们就提示孩子:“怎么只有一只鞋呢,鞋有几只?有两只鞋,这儿还有一只。”等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体性。
不分性别教育 前途更广阔
用「不分性别」手法教育孩子
用「不分性别」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但可让子女成为具备多种性向的人物,在情感的表达上也不会踌躇不决,且自我满意度较高、也较为自信、社会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即使遇到问题,在处理的态度和手法上也较圆融周详。……
爸爸应常和孩子玩耍
爸爸通常比较喜欢用「活动身体」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找出父子相处时的乐趣。不论一起去公园或看棒球赛,甚至只是去散散步、骑单车等,只要能陪孩子一段时间,就能影响他(她)的一生。虽然男性对人的情感敏感度较女性低,但他最适合与孩子相处。根据调查显示,常和爸爸相处的孩子,女儿比其它孩子更具竞争意识或采取主动出击的表现方式,而情绪上的反应也相对减少。儿子则比其它孩子在情绪的表现上更为丰富,在攻击性上也会减少。因为爸爸的开放特质能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本能所反映出来的情感。特别是男孩子需要有情感表达的模板,所以需要与爸爸共处的时间。妈妈对两性特质较敏感,抚育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女孩子更女性化」、「男孩子更男性化」的倾向。而爸爸相对不会去强调性别的教育方式的特性。
偶尔角色交换会比较好
当女性在照顾孩子时,可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就能了解他心中的想法、有怒气时也能尽量克制,这些女性特质对人的敏感度及温暖度的社会性表现,似乎比较适合扮演照顾家人的角色。而男性能将怒气做最大化表现成为爆发力,又将负面情绪的恐惧、悲伤、痛苦等,做最小化表现的这种特质,刚好适合在社会上竞争。
另一方面,母亲对于女儿比儿子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丰富,例如在念「看图说话」时,为了配合图画中的情景叙述语句时,替女儿念的话,会大量使用快乐、悲伤、恐惧等感情用语,却减少攻击性的行动力叙述。然而替儿子念的话,情况就相反,会增加行动叙述而减少情感描述。像讲故事时,会为女儿强调「漂亮的公主」,对于男孩则强调「勇敢的男孩」。
不强调性别,孩子前途更宽阔
人的潜力往往会被局限在预设立场而无法发挥,若能去除心理障碍,其实什么可能性都会出现。男孩女孩都能「文武双全」或者「理性与感性兼顾」。
若女儿跑来要求说「我要去踢足球」,你该高兴女儿有旺盛的体力和健康的体格,儿子突然说「我想学插花」,那么更应高兴他具有柔软的心与审美意识。
只要父母本身不设限,那么你会发现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差别都不大,因为他和她一样都能积极竞争而又情感丰富。
补鱼油儿童更聪明
最近一段时间,英国政府显现出了对小学生饮食健康的极大重视,相继采取了多项干预措施,如禁止学校给孩子们吃“垃圾食品”、喝全脂牛奶等。现在,英国政府可能又会有新的举措,即给5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每天服一定量的鱼油,以帮助他们改善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并提高其注意力。
伦敦城市大学脑化学和人体营养学院的克罗夫德教授指出,鱼油中所含的欧咪伽—3脂肪酸,目前已被证实能对儿童的脑部发育起到辅助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改善其行为表现。
英国教育部部长艾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饮食营养对儿童注意力和行为影响的研究,正受到食品标准局的系统考察。”如果真如科学家们所说的,鱼油中所含的欧咪伽—3脂肪酸确实可以起到这些作用,那么政府将决定以液体或胶囊形式,给孩子们每天补充鱼油。
此外,孕妇服用鱼油也能有利于孩子日后的健康。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13日报道,美国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者称,妇女从怀孕18周以后,直至早期哺乳阶段每天服用鱼油胶囊,她们的孩子在智商测验中表现更佳。孕妇服用鱼油还能降低婴儿患大脑性麻痹以及1型糖尿病的风险。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围产期学杂志》上。
研究者称,鱼油中的欧咪伽—3脂肪酸,能促进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并经过母体及母乳,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长期、积极的影响。怀孕的最后3个月是胎儿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此时是摄入鱼油的关键时期。
服用鱼油不仅对婴儿有利,对孕妇也大有裨益。研究发现,鱼油能降低孕妇患上妊娠高血压的可能,并减轻其产后抑郁症。
半岁前夏天也要穿袜子
汗流浃背的夏季,家长们在精心挑选孩子的服装时,面对各种漂亮的小袜子总是很犹豫,都说孩子比大人怕冷,但这么热的天,用得着吗,会不会捂坏?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刘纪平建议,即使是在夏天,半岁以下的孩子也最好穿双袜子。
刘主任说,半岁以下的孩子由于月龄还小,皮肤稚嫩,对外界的感知反应很有限。所以,穿袜子可以对他们的小脚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避免在温度降低时,宝宝着凉。然而,夏季毕竟气温较高,选择宝宝的袜子时,不要太厚,否则热量难以散发,容易捂脚,对健康不利。
![]() |
另外,夏天里宝宝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增多,灰尘或污渍等很容易透过皮肤,进入宝宝体内,增加感染的机会。而如果穿上一双袜子,就可以避开与这些有害物质的接触,减少感染。
当然,家长在是否给宝宝穿袜子的问题上,也应该灵活掌握。如果室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门窗开得适宜,宝宝可以不用穿袜子;但如果室内温度太低或者极不稳定,就应该穿双袜子,以保证脚部不受凉;如果宝宝体质一直很差,并且很容易生病,这说明他的抵抗力很弱,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脱袜子,以增强其抵抗力。
有些家庭地上铺的是塑料拼板,拼板上的甲醛及铅等有害物质,有可能会沾在宝宝脚上,所以这时还是应该穿袜子,以隔开这些有害物质;如果家长带宝宝外出,同样要给他穿上袜子,以防突然起风或遇上变天,导致着凉生病。
此外,宝宝在穿皮凉鞋时,最好穿双薄袜子,否则他们的小脚丫很容易被磨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