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个月宝宝智能提升游戏
学会看听找
★抱着他在房内探险
孩子老是躺在床上也会觉得厌烦。家长可以抱着他在房间内散步,让他看看窗外风景,看看玩具、镜子,也可以拉着他的手摸摸布娃娃或会摇晃的玩具。
★听出妈妈的声音吗?
一边叫着婴儿的名字或跟他说话、一边慢慢地走近他的小床。这个时候,仔细看婴儿的瞳孔或小脸,看看他是否用眼睛追逐母亲。如果没有,应走近婴儿身旁和他说话。
★对着镜子跟他说“你好”
婴儿还不曾有照镜子的经验,但他们会盯着镜子看,因为不懂得镜子里是什么东西。母亲可将婴儿抱到镜子前跟他说:“咦,这是谁呀!这是宝宝哦,你好吗?”之类的话。
★玩躲猫猫
拿一条薄纱手帕跟婴儿玩躲猫猫,母亲拿着手帕盖住婴儿的脸。但不要全部盖住,嘴上跟他说:“看不到,看不到”,然后迅速地拿开并凑近脸说:“哇!”刚开始玩时盖的时间不能太长。
★摸它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能力发达得比较早。可以拉婴儿的手去摸那些一碰就会发出声音的玩具,让他不只是看,还想伸出手去摸。母亲笑着说:“啊,多动听的声音!”婴儿会非常高兴。
★将玩具吊起来
婴儿会被眼前摇晃的玩具所吸引,这时候婴儿的眼睛虽然还未成熟,但会集中眼神注意看着眼前的玩具。这种刺激传到脑部,形成了神经路线。玩具的位置最好放在离眼睛30厘米左右的地方,不要吊在婴儿脸部的正上方,尽量选择鲜艳的颜色。
★要喝奶了
喂奶是婴儿与母亲相互沟通的最佳时机。母亲应该在婴儿肚子饿,一边哭一边吸奶时,跟他说:“好喝么?要多喝一点啊!”喝奶时听到母亲传来的声音,这是一种愉快的刺激,婴儿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母亲的声音了。
★换尿布
刚出生的婴儿由于神经尚未发达,大、小便非常频繁。只要发现尿布脏了,就要赶快处理,尿布湿了的感觉很不舒服。换好了于净的尿布后,就是母亲和婴儿的沟通时间了,母亲可以看着婴儿的眼睛轻轻地跟他说话。
★宝宝,你好
抱起婴儿,和他面对面说话时婴儿会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的脸。对着婴儿的眼睛和他说一会儿话后,接着可玩眼睛追逐游戏。母亲试着慢慢地移开视线,这时婴儿的瞳孔会随着母亲移动,左右来回移动2~3次后休息。
★妈妈在这里
这个时期的婴儿很多会习惯性地转向某一边,大一点时自会改正过来,如果你担心他的头会压扁,可改变他睡觉的方向,并在婴儿不常转头的方向和他说话。(文/东方爱婴早教机构提供)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都极为关注,但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父母关注多少,又了解多少?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像关注他的身体健康一样。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个衡量指标:
1、 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个性特点都有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不苛求自己。
2、有自信自立精神。
会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在困难和逆境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3、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4、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能够自觉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
以下十方面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缺乏抚爱。 因为父母离婚或丧失父母等原因使儿童得不到关心与照顾。
二、教育态度不一。 父母双方对待儿童的态度不一致或前后态度不一致,忽冷忽热。
三、儿权至上。 父母视孩子为“小皇帝”,有求必应。
四、经常惩罚。 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五、不良诱惑。 有意无意地用不良行为或感情诱惑儿童,造成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
六、过分苛求。 让孩子学这学那,提出不现实的过高要求。
七、角色混乱。要求儿童扮演与其年龄、性别和能力不相称的角色,如男扮女装。
八、欲求挫折。 对儿童的生理欲求作出抑制性的反应。
九、弄虚作假。 经常对儿童说假话,不守诺言。
十、父母操纵。 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的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和喜爱。
图片由QQBABY专业儿童摄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