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幼儿克服恐惧
恐懼感是幼兒最容易顯露的情緒之一,
就算一個五、六個月大的嬰兒,當見到陌生人時,便有恐懼的情緒。
幼兒要害怕的事情很多,例如﹕
怕大聲、怕水、怕狗、怕高、怕在人前說話、怕見醫生等。
有些孩子為了一點小事,都會害怕得哇哇大哭,已經幾歲大了,還是不敢獨個兒上廁所,很多家長就會擔心孩子將來會形成怕事的性格。
恐懼是怎樣產生的呢?
凡心裡沒有準備而又突然發生的事,或是感到危險,或是覺得有不明物體靠近,都會產生恐懼心理。
孩子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害怕不同的東西,一般來說,兩歲的幼兒會害怕突如其來的大聲,例如﹕地鐵列車駛近的聲音、雷聲等;
三歲的幼兒則以視覺上的恐懼為多,例如﹕怕面部滿佈縐紋的人,或穿著奇裝異服的人如警察等;
四歲以上的孩子,想像力加強,一個人走到黑暗的地方,會害怕有鬼。
幼兒也會受特定經驗影響而害怕,例如曾經被狗吠聲嚇過或是打針痛過。有時幼兒也會模仿家長,如果母親害怕蟑螂、狗等,孩子也一樣會害怕。又如果母親是一個憂心忡忡的人,當孩子爬樓梯、走近小狗時,會大聲叫:「小心、危險!」,這樣,孩子也會認為危險而避開。
恐惧是怎样产生的呢
恐懼一般都被認為是件不好的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孩子可以將自己保護得安安全全,對一些不愉快、危險的事,即時走避。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能對危險的事物感到恐懼,那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極端的恐懼,會使孩子的生活缺乏興趣,所以有需要將孩子過份恐懼的缺點,糾正過來。
以下是一些建議:家長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對於一些東西特別害怕,或是向孩子過於強調,以致孩子也害怕。
不要取笑孩子的恐懼,或在眾人面前羞辱他,反之,要尊重孩子的恐懼情緒。
不要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強迫孩子去面對他害怕的事物,例如﹕孩子怕海,就強迫他游海水,可以先讓他在一個暖和的小水池玩水,然後假以時日,才讓他接觸海水。
讓孩子接觸一些不害怕那些東西的小朋友,悉心安排讓他們與那些害怕的東西在一起遊玩。
要一下子改掉孩子的缺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須按部就班加以引導。
一段時間之後,恐懼就會慢慢改善過來。
資料來源﹕香港小童群益會(版權所有)